解析旅游产业,PPP项目并非旅游投资唯一选择
国有资本VS民营资本
从PPP签约项目分布来看,民营资本更喜欢参与旅游、养老、生态环保、文化等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并容易产生现金流的项目,但就投资规模而言往往国有资本更大,国有资本更易胜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进行统筹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现在民营资本很难进入PPP,PPP变成了国有资本的盛宴,银行不带民营企业玩,只带国有企业玩,而旅游业有不少民营大公司”,在魏翔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旅游PPP做个试点形成示范效应。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国际商学院院长、“一带一路”旅游产业投资专家尹美群表示,PPP中的“Private”一定是民营的,只要不是政府的资金就可以。但实际上现在国有企业是扮演了再增信的角色,国有企业作为战略投资人参与到PPP项目中,帮助民营企业更容易向银行借到钱,有国企又有政府,说白了还是要从政府拿钱。
“目前我们的问题是脱实就虚,等待地产升值,搞资本运营,项目本身脱离了它应该运作的那些收益。而以美国为例,地产是平稳的,且近十年还在下滑,所以他不会考虑土地的升值,而是考虑PPP项目本身运营带来的收益”。尹美群说道。
而崔伟则认为,对于大型基建企业和央企与银行签订的合作关系,会比总行利率低,收益高,遇到严重情况下也不会上浮,央企的优势显而易见。在中国目前的环境背景下,PPP项目基本上由央企、国企做是一个比较自然的情况。如果银行不支持企业,那在竞标的时候企业肯定是抗不住的。
此外,大企业在成本方面和政府谈判时也有优惠。一般来说,大企业和银行之间是共同体,银行愿意合作的一般来说是大型项目,央企、政府和银行之间也形成一个闭环。除了可能会出现的技术问题、业务问题外,不会出现其他涉及到政治层面的东西。
崔伟强调:“特别是目前情况下,地方政府对出现政治风险的担忧比较高。所以,目前PPP项目基本上都是央企、国企在做。”民营资本被挤出现象的确存在,而央企和国资企业在与政府谈判方面存在优势,基本无政府关系风险,因此银行更愿意与央企和国企合作。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ppp项目全过程运营风险管控"实操研修
【时间地点】:
2018年3月28-4月1日、4月24-28日、5月26-30日、6月24-28日、8月28-9月1日、9月15-19日、10月25-29日、11月8-12日、12月18-22日 实操提高班
2018年5月26-27日(25日报到)财务测算专题班
2018年7月28-31日(27日报到)财务测算融资专题班
地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注:具体时间请以当月培训简章为准)
【主要课程体系】:
(一)供给侧与PPP新论及台北101、泉州刺桐大桥等经典案例分享(贾康)
(二)PPP推广存在的误区和面临的主要困难(部委专家)
(三)PPP概念、框架和实务要点及兴延高速、产业园区策划等经典案例分享(王守清)
(四)PPP落地精讲(前期筛选项目、采购、两个论证、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旅游、水生态环境治理、市政道路、教育、医院、片区等经典案例分享(陈通)
(五)PPP 实施方案的编制及市政道路、地下综合管廊、地铁14、16号线、污水处理等经典案例分享(王盈盈)
(六)PPP融资实务解析及轨道交通、市政道路、水生态治理、园区开发、综合管廊等经典案例分享(郑大卫)
(七)PPP财务测算实务解析及轨道交通、污水处理、供水管网经典案例分享(高亚莉)
由财政部、国家发改委PPP专家亲临授课,是国内PPP领域最权威的培训课程,顶级的师资阵容+精细化实务型课程体系,专家团队具备丰富的PPP理论与实操经验。
领军师资有:贾康、王守清、孙洁、高亚莉、李开孟、王盈盈、陈通、刘飞、王春萍、郑大卫等行业专家。
更穷的地方更喜欢PPP?
尹美群表示,一带一路的很多项目有PPP的性质,旅游和其他行业PPP的共同点是比较适合景区、景点等相对大型的项目,以BOT为例,2016年所有明股实债必须写到公司财务报表里面;错配期的长与短主要在于现金流的回报,合同谈判过程中期限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收益和成本之间对接的问题,而相对较穷困的地方更喜欢PPP。
崔伟对此发表了不同看法,他认为PPP仅是旅游融资的一种手段。“PPP和BOO、BOT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是战线拉长了。从财政方面,降低了财政的负债水平,预算比以前更严格;从实施方案来讲,BOO、BOT有违约风险,PPP没有,降低了政治层面的风险。”
对此,蒋震则指出,PPP的最大特点就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政府兜底问题自43号文件之后已经有所解决。就BOT和特许经营来说,企业不存在风险,只要融资即可,但PPP是风险共担,而这种风险共担与一般股份风险分担不同,PPP是把适度的风险分给适合的对象。
而就越穷的省份越偏好PPP项目问题,崔伟就自己的经验指出这些政府也存在违规现象,提高了企业的金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