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装不足”到“过度包装”,许多商品的“三级跳”让人瞠目。
读不懂的“椟比珠贵”
眼下,各大商场里烟、酒、茶、食品、保健品等商品包装的一派奢华之气,似乎越来越让人看不懂。
7月27日,记者来到徐东平价烟酒柜,细心观察一下,发现这些包装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在包装盒上大做文章。同是一种标为五粮液福禄寿禧的酒,皮盒要616元,红木雕盒子598元,而普通的则只需398元。另一品牌的白酒则在盒子上镶嵌一块玉,用外观的清雅来吸引眼球。这样的包装,确实让人“舍不得扔”。
另一种则是礼盒内容热闹得“喧宾夺主”:一盒售价2188元的“30年贵州茅台”礼盒里,除一瓶酒外,还送一个青铜鼎状的酒杯和一个“防伪识别器”;五粮液“一帆风顺”酒,配上一块铜制怀表,售价1580元。在其他酒类柜台看到,有的在盒内摆上高档酒具,有的干脆在酒瓶内放上金色的小帆船,称酒喝完了还可当装饰品。
而各类品牌的高丽参、冬虫夏草、燕窝等保健品,无一不是精美的大礼品盒,看似重量不轻,但打开后,“干货”只有几十克,其余多是泡沫填充物或搭配杯子、蜂蜜等凑数。
记者在茶叶柜发现,西湖龙井、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等配上档次不等的茶具和精美的礼盒后,价格比普通包装的同类茶叶贵出许多。
超市一位负责人说,9月份以后,中秋、元旦、春节接踵而至,烟、酒、茶、保健品的礼盒会一个赛一个的精美。
有多少包装可以重来
美轮美奂的包装背后,代价是什么?
统计显示,我国焙烤业每年投放在月饼包装上的费用高达25亿元。其中,每生产1000万纸盒月饼,包装耗材就需要砍伐400棵至600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而中秋一过,这些高成本的包装就全部变成了令人烦心的垃圾。
武汉市城管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朱继祥介绍,每年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总会出现垃圾清运高峰,废弃包装物最多的是中秋节,其次是春节。“我们粗略计算了一下,从中秋节前一个月开始到节后的5天之内,全武汉市每天要处理近300余吨中秋节令礼品的相关包装物垃圾,多是月饼盒,茶叶、酒等包装废弃物。除部分铁盒、纸盒、木盒和塑料托盘外,有近200吨垃圾无法回收,只能采取填埋等方式。”
眼下,受许多厂家青睐、却让垃圾处理人员最头疼的就是一种高密板的外包装。朱继祥说,这种高密板没有回收利用价值,只能掩埋。一些纸质包装本可以回收,但覆上一层金属膜后,就没有回收价值了。“盒子里垫的一些绒布能回收吗?”记者问。“那些零零碎碎的垫布什么的,丢在垃圾场里还真没人捡!很难回收利用。”
朱继祥介绍,包装中的猫腻也真不少。不少月饼礼盒用劣质塑料做小托盘,“看上去金晃晃的很漂亮,但用手一摸,金粉都掉了。”有的礼盒还散发出一股浓烈的塑料味儿。“月饼装在这种容器里,吃着能放心吗?”他说。
湖北省包装办公室主任、省包装技术协会秘书长张继禾说,如今不少烟、酒、食品厂家的包装采购都实行招投标制,众多包装厂家只得竞相压低价格以求中标,往往造成粗制滥造的劣质包装出炉。
“过度”的板子往谁身上打
眼看着商家抓住每个节日大赚一把,有人说,过度包装,根源就在商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刘思华分析,如今,烟、酒、茶等商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商家不得不想着法子吸引消费者。但在出售时使用过分奢侈的包装、搭配其他商品或干脆用欺骗性的包装来引诱消费者,实际上是一种不正当竞争。
然而,过度包装单是商家之过吗?“我也知道,有些搭配的东西甚至比商品本身还贵。不过,这些东西大都是单位买了送人。”一位正在徐东平价烟酒柜挑选礼盒酒的顾客说。“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虽然消费者都知道包装豪华的商品不划算,但记者在商场观察了一会儿,还是有不少消费者一进商场就直奔这些高档商品柜台挑选。徐东平价一名营业员说:“不少顾客明说是送礼,让我们专挑价格昂贵、包装精美的介绍,这样才显得出手大方。”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长城教授说,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包装华丽的商品卖得不错,说明它们有庞大的市场。其中一个很大的购买群体就是公款送礼者。中国是一个关系型社会,商家正瞄准这一点,在心照不宣的消费者身上获取暴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腐败助长了社会攀比消费、奢侈浪费的风气。
“瘦身”之风会不会成为匆匆过客
从省包装办公室了解到,一般商品的包装成本占商品售价的10%左右,占出口商品15%,均属适度包装。
张继禾主任介绍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就纷纷从商品体积占比、包装成本占比等方面详细规定不得过度包装和欺骗性包装。
日本规定,包装容器中的间隙原则上不可超过整个容器的20%,商品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必须在1厘米以下,商品与包装箱内壁之间的间隙必须保持在5毫米以下,包装费用控制在整个产品价格的15%以下;美国、加拿大规定,包装内有过多空位,包装与内容物的高度、体积差异太大,无故夸大包装等,均属于欺骗性包装;韩国对过度包装物品视为违法,厂商最高会被处以300万韩元的罚款。荷兰则规定60%的包装材料必须重复使用。
不少发达国家在治理包装废弃物污染环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法治污,严令禁止在商品包装中使用各种有害、有毒的包装物料,并通过“污染者付费”、征收“容器税”等政策,促进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点之一,在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过度包装助长的是‘浪费型’消费方式,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背离。”刘思华教授建议国家参考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商品包装法》,用法律手段抑制过度包装。
有消息说,今年的中秋可能迎来第一场“包装瘦身”运动。7月5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公告,对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及搭售等有关事项做出规定,明确规定月饼销售不得搭售其他商品。
在此之前,上海市包装协会等五大行业协会已制定出全国第一个针对月饼的地方“行规”。主要内容有:不用木材作包装材料,更不用红木、水晶等制作月饼盒;月饼盒内不放茶具、茶叶、瓶酒等其他商品;月饼盒容积不能超过月饼体积的5倍、每盒月饼包装总成本不高于零售价的20%等等。
月饼将“瘦身”。而这会不会只是我们社会中路过的一阵风呢?!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