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发展的根源在于投资冲动和急功近利
我们分析盲目发展的根源时,不应过度指责企业。发达国家纸包装工业已有上百年历史,我国才三四十年。据了解,所有国家纸包装进入市场经济,都发生过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盲目性。而我国纸包装工业发展的盲目性却比较严重,原因在于我国市场经济实践期短,爆发力强,是超常规发展,这是产生纸箱工业严重盲目性的客观原因。从主观上检查,我们现在这一代纸包装生产企业,主要由农民企业家办起来的,人们称之为“草根企业”,他们的长处是能吃苦、胆子大,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里,胆大为王;但他们的不足在于文化低、素质差、相互攀比、急功近利,眼光不长远。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产业结构调整重在市场
纸包装工业的失衡发展,造成的后果是比例失调,调整结构是当务之急。
第一,纸包装同经济增长的比例要协调。发达国家是基本同步,纸包装工业可略高经济(gdp)1.2个一1.5个百分点。进入正常发展期,有降有升是合理的,我国经济10年大发展年均增长8%一10%,而纸包装工业10年大发展年均增长18%一20%。可见纸包装工业超比例发展。
第二,纸包装生产专业分工应科学合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使用先进的生产线进行机械化生产纸包装,是进入工业化的标志,只是工业化分工初期和后工业化时期的水平不同。纸包装工业化必然出现专业化分工,如瓦楞纸箱生产专业化分工就是“集中制板、分散制箱”。专业化分工亦有一个正常的比例:生产线企业生产的纸板,70%为用户自行制箱,30%的纸板外销制箱。这个比例就是专业化科学分工,既保证了生产线企业正常生产和合理利润,又使纸板外销给专业制箱,可保证纸箱的质量和应有的效益。目前我国“集中制版、分散制箱”的比例,由于生产线过多,产能严重过剩,因此生产线企业加工的纸板无限制地扩大外销,平均在50%一60%,有的企业外销量高达80%,这个失调的比例造成生产线企业外销纸板越多,利润越小,加工纸箱企业越办越多,越办越小,纸箱价格竞争越降越低,纸箱质量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
第三,生产线制板与后加工制箱应匹配。发达国家后加工制箱企业数量略多于生产线企业,是1比1.2—1.5。后加工制箱设备的档次,同生产线配套,这样才能保证纸箱质量。我国纸箱生产线过多,大量外销纸板,刺激一些想发财的人纷纷办小厂,不少是生产线企业的供销人员出去办厂赚钱,有业务就做,没业务就停,投资也不大,有一台印刷开槽机、一台订箱机就可上马。发达地区生产线大企业同后道加工小企业的比例高达1比20。小厂的盲目性比大厂的盲目更严重。生产线盲目发展,数量过多,可以进行调整,而小厂的盲目发展则会成为“革命”对象。只有关闭小厂,才能使生产线企业的纸板回到正常的比例,使后道加工企业上档次,成为生产线企业的配套,实行正常的专业化分工,保证纸箱质量,共同发展。
第四,层箱生产的比例应该有行业标准。发达国家3层箱占85%一90%,5层箱、7层箱比较少,许多汽车零配件也使用3层箱,他们用的纸是全木浆高强度、低克重,纸箱物流是集装箱,纸箱的规格标准按集装箱要求统一规定,用户按统一的规格统一的价格做纸箱。而我国纸箱比例却一片混乱。在上世纪80年代,出el纸箱,严格使用进el全浆木高强度、高克重瓦楞芯纸,牛皮箱板卡纸,做5层一7层箱。从90年代中期开始,普遍上了生产线进行机械化生产,学国外做法,提出纸箱高强度、低克重,实际是为了降低成本强调低克重,而忽视了高强度,因为高强度纸价高,影响利润,加上用户片面追求低价,“高强度、低克重”受到扭曲,用户随心所欲地提出各种各样的规格,中国纸箱生产企业,差不多承受过用户上百种的规格要求。我国5层箱占80%上下,为什么不改用3层箱呢?众多纸箱厂老板的回答是一样的:这是用户的要求,没有办法。
第五,瓦楞纸板市场应增大“延续产品”。在发达国家,瓦楞纸板加工产品多样化:日本纸板60%用于制箱,40%用于开发其它产品,如果去日本逛市场,留心一下,就可发现不少用纸板加工的产品,在市场货架上成为商品。我国瓦楞纸板消费单一化,只做纸箱,且数十年不变,近年才有个别纸箱企业开始用纸板做纸箱外的产品,叫“纸板延续产品”。但仅仅是汪洋大海的一滴水。业内人士也曾呼吁纸包装展览公司到国外采购纸板延续展品,在全国巡回展出,中国市场之大,仿制能力之强,纸板消费多样化,一定大有作为。
国家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我们提出纸包装行业克服盲目,调整比例,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盲目发展不是科学,比例失衡也不是科学。用科学发展观规划行业,中国纸包装由大国走向强国将大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