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消息犹如重磅炸弹,引发市民担忧。记者调查发现,尽管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明确要求含有deha的pvc保鲜膜退市,但在2008年颁布的 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deha却是合法添加剂,且最大使用量不超过35%,专家指出,机构及媒体拿“检出限”说事,显然是混淆概念,只要使用时注意方法,pvc保鲜膜并没有那么可怕。
沪上在售多为pe保鲜膜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北京市民毕女士发现从超市买的肉类熟食放了几天后,保鲜膜出现了一层油乎乎的东西。中国包装联合会培训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杨伟民解释道,毕女士发现的不明油脂状物质很可能就是pvc保鲜膜中所含的塑化剂。
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分别从京、沪、广三地购买了市场上在售的16个品牌的pvc保鲜膜,送往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发现其中15个含有国家禁用塑化剂deha,其中最低超过0.05%的检出限98倍,最高超过检出限472倍,即23.6%,平均超出检出限两百多倍,即10%左右。
记者走访了莘庄一大型卖场,在保鲜膜专区未发现pvc保鲜膜的身影,多数品牌使用材料标注为pe。某款30厘米×20米规格的保鲜膜,包装上写着耐热温度是110℃。
义乌一家保鲜膜生产企业王姓负责人说,保鲜膜种类很多,一般超市里卖的以pe居多,但不少熟食包装店喜欢pvc材质,因为pvc包起来亮一点,透明性更好。在价格方面,同样厚度的pe与pvc保鲜膜价格相差不大,pe甚至较pvc便宜些。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王全瑞指出,pvc为聚合类物质,硬度较大,要把它变得柔韧有弹性,必须加入塑化剂,“央视报道中提到的doa与deha是同分异构体,de-ha不如doa稳定,遇到高温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时更容易释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