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典的内容安排至少要注意出席者的确定、来宾的接待、环境的布置以及庆典的程序四大问题。
1.精心确定好庆典的出席人员名单
一般来说,出席庆典的逋常应包括如下人士:
(1)上级领导。地方党政领导、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大都对单位的发展给予过关心、指导,邀请他们参加,主要是为了表示感激之情。
(2)社会名流。根据公共关系学中的“名人效应”原理,社会各界的名人对于公众最有吸引力,能够请到他们,将有助于提高单位的知名度。
(3)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介,被称为仅次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社会“第四权力”。
(4)合作伙伴。在商务活动中,合作伙伴经常是彼此同呼吸、共命运的。请他们来与自己一起分享成功,是完全应该的,而且也是绝对必要的。
⑸社区关系。他们是指那些与本单位共居于同一区域,对本单位具有种种制约作用的社会实体。例如,本单位周围的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商店以及其他单位等。
(6)单位员工。员工是本单位的主人,本单位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他们兢兢业业的努力奋斗。所以,在组织庆典时,是不容许将他们完全排除在外的。
以上人员的具体名单一旦确定,就应尽早发出邀请或通知。鉴于庆典的出席人员甚多,牵涉面极广,不到万不得已,不许将庆典取消或改期。
2.精心安排好来宾的接待工作
与一般的商务交往相比,对出席庆祝仪式的来宾的接待,更应突出礼仪性的特点,应使来宾感受到主人真挚的敬意,并且想方设法使每位来宾都能心情舒畅。最好的办法是,庆典一经决定举行,即成立对此全权负责的筹备组。筹备组应当由各方面的有关人士组成,他们应当是能办事、会办事、办实事的人。
在庆典的筹备组之内,应根据具体的需要,下设若干专项小组,在公关、礼宾、财务、会务等各方面“分兵把守”,各管一段。其中负责礼宾工作的接待小组,大都不可缺少。
庆典的接待小组,原则上应由年轻、精干、身材与形象较好,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的男女青年组成。
3.粕心布置好举行庆典的现场
依据仪式的有关规范,在布置举行庆典的现场时,需要逋盘考虑的主要问题有:
(1)场地的选择。在选择具体地点时,应结合庆典的规模、影响力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场地的大小应同出席者人数适应。本单位的礼堂、会议厅,本单位内部或门前的广场,以及外借的大厅等,均可酌情选择。不过在室外举行庆典时,切勿顾此而失彼,因地点选择不慎,而制造噪声,妨碍交通或治安。
⑵环境的美化。在反对铺张浪费的同时,应当量力而行,着力美化庆典现场的环境。为了烘托出热烈、隆重、喜庆的气氛,可在现场悬挂彩灯、彩带,张贴一些宣传标语,并且张挂标明庆典具体内容的大型横幅。如果有能力,还可以请由本单位员工组成的乐队、锣鼓队届时演奏音乐或敲锣打鼓。但是这类活动应当适度,不要热闹过了头,成为胡闹,或者“喧宾夺主”。千万不要请少先队员来扮演这类角色,不要让孩子们为这类与他们无关之事而影响其学业。
(3)音响的准备。在举行庆典之前,务必要把音响准备好。尤其是供来宾讲话时使用的麦克风和传声设备,在关键时刻,绝不允许临阵“罢工”,让主持人手忙脚乱、大出洋相。
4.拟定好庆典程序
拟定庆典的程序时,有两条原则必须坚持:第一,时间宜短不宜长,大体上讲,应以一个小时为极限;第二,程序宜少不宜多。
依照常规,一次庆典大致上应包括下述几项程序:
(1)请来宾就座,请出席者安静,介绍嘉宾。
(2)宣布庆典正式开始,全体起立,奏国歌,唱本单位之歌。
(3)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致辞。其内容是,对来宾表示感谢,介绍此次庆典的缘由等,重点应在报捷上。
(4)邀请嘉宾讲话。大体上讲,出席此次庆典的上级主要领导、协作单位及社区关系单位,均应有代表讲话或致贺词。不过应当提前约定好,不要当场推来推去。对外来的贺电、贺信等,可不必一一宣读,但对其署名单位或个人应当公布。在公布时,可依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或是按照其具体名称的汉字笔画的多少进行排列。
(5)安排文艺演出。这项程序可有可无,如果准备安排,应当慎选内容,注意不要有悖于庆典的宗旨。
⑹邀请来宾进行参观。如有可能,可安排来宾参观本单位的有关展览或车间等。当然,此项程序有时亦可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