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2021年起实施,*发三项电动汽车强制性标准

2025/1/9 3:13:07发布30次查看

电动汽车带来的安全焦虑将得到缓解。5月12日,*组织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标准(以下简称“三项强标”),由*、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自2001年起,中国就先后出台了多项电动汽车安全标准,不过均为“*性”标准。此次的三项强标出台,意味着中国在电动汽车安全标准方面的重视程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相较于此前的安全标准,本次发布的三项强标增加的内容如下:《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能够*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电动客车安全要求》针对电动客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近两周,全国发生了至少3起电动汽车自燃事故,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再一次被推向舆论高潮。据新能源汽车监测与管理平台统计,电池问题依然是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前,*院士、汽车安全与节能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曾指出,目前业内仍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建立企业内部的电池安全测试标准,甚至没有电池安全测试能力,再加上部分企业强行使开发周期为24~28个月的动力电池产品追上一年一调整的补贴周期,进而导致电池的研发、测试验证周期不得不缩短,导致一些安全隐患的出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震坡表示:“自2019年5月份以来,接入新能源汽车监管平台的事故车辆数占总事故量的60%,其中,有80%的车辆在事故发生*天进行了预警。”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完全是可发现、可预判、可处置的。随着强标的出台,未来企业在电动汽车安全性方面的开发能力必将进一步提升。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