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准包装 全球通行
计量标准是包装标准的基础。20世纪初叶,世界计量“千姿百态”,严重制约了商品包装、贮藏运输和世界贸易的发展。1901年,第3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c on féren ce généra le d e s p lid s e t m e su re s)通过“千克”的定义。1926年,国际标准化协会isa成立。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通过并经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批准的国际单位制,使厂家、商家、消费者皆大欢喜。困扰商品包装几百年的英磅、盎司、英尺等与公制的换算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充分体现了计量是包装的生命,包装商品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全世界通行。
由iso批准发布、cgpm通过的国际单位制si(法浯le sy s tèm e in te rn a tion a l du n ite s),基本单位有7个,即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热力学温度开、物质的量摩、发光强度坎。辅助单位2个,导出单位33个。这些单位已在世界各国采用,促进了包装的标准化发展。
随后发布的国际标准主要有iso9000质量标准、iso12000安全标准、iso14000环保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包装技术委员会(iso/tc122)的包装标准,这些标准大大促进了国际包装标准化的发展,达到国际贸易全球通,并将促进21世纪包装全球化的发展。
2 绿色包装 世界革命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发表《人类环境宣言》。自此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从此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绿色包装革命。
近30年来,绿色包装进展迅速。1975年德国率先响应《人类环境宣言》号召并推出绿色包装———“绿点”包装标志(der gr□ne punkt)。随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美国、欧共体等国家和地区亦先后推出绿色包装,掀起世界性绿色热潮。
1992年联合国通过并发表《21世纪议程》。199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环保管理委员会(iso/tc207),并于1996年1月1日颁布国际环保标准(iso14000)并实施。1999年1月1日国际绿色环保标志(含包装标志)在全球实行,加速了绿色包装的进程。
对“绿色包装”而言,除了采用绿色标志(el)之外,最具实质性的是开发绿色环保、降解性包装材料,其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是生物降解塑料。
全球每年用后废弃的塑料大约有9000万吨。为解决这一严峻问题,英国ici公司于70年代首先开发了实用的生物降解性ε-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p3h b/3h v),商品名为b iop o l(生解聚合物),之后美国m on san to公司日本分公司亦生产b iop o l塑料。
生物降解性塑料发展很快,目前正在实用化的主要有: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聚己酸内酯、p3h b/3h v、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乙二酸丁二醇酯(pbsa)、聚丁二酸丙二醇酯(pba)、聚已二酸丙二醇酯(ppa)、纤维素酯、纤维素/壳聚糖、淀粉/合成聚合物,以及聚酯共聚物(如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丙二醇酯)等等。
有关降解塑料的降解性研究亦进展很快。1985年,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首先开始研究,1989年日本成立“降解塑料研究会”亦涉足该领域,随后又制定了国家标准。同时iso亦很关注并制定了iso标准。
尽管现在生物降解塑料价格较贵(约为400—800日元/公斤),影响推广应用,但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发展,其价格将会逐渐降低。预计21世纪初期,生物降解塑料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3 太空包装 大有作为
太空包装始于航天。1969年7月20日22点56分20秒,美国“阿波罗”飞船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后平安返回地球,证明太空生命保障包装系统的成功。
早在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首先提出到太空去。1926年美国布劳恩构想了宇宙飞船,随后进行了太空无重力包装试验。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飞船飞行108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圈,开辟了人类航天新时代。
太空是一个十分复杂、与地球完全不同的环境,宇航员的衣食住行都要经过特殊包装处理,尤其是在失重条件下人体的
包装更重要,特别是登上月球更要完美无缺。从1958年起苏联经过10年漫长的试验,结果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只有放弃。苏联解体后更是无力为继。
为了率先登上月球,美国投入400万人240亿美元终于赢得了第一,并开发了数百种太空包装食品。据报道,到2000年12月,世界上共有28个国家760人次进入太空遨游,27人登上月球。在太空工厂生产的产品的包装———太空包装(spacepack)亦将获得成功。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升空成功,经过太空“洗礼”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包装的作物种子经过太空辐照如今迎来了大丰收。
4 信息时代 联合发展
1968年9月6日,世界包装组织(w po)正式成立,w po的成立为世界包装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0年12月21日,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成立,并先后加入世界包装组织w po和亚洲包装联合会,对中国包装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7年,中国首次获得两项w po大奖———“世界之星”奖。
1984年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包装技术委员会(iso/tc122)的成员。1999年,第22届iso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包装进入国际大家庭。
信息时代始于70年代。1969年9月2日,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开创了互联网。1994年全球掀起“信息高速公路”热潮,英特网(internet)开始向全球发展。1995年美国微软公司推出新软件“w ind ow s95”,成为信息高科技的典范。
1999年互联网(internet)成为世界第一大网,是最大的信息交换与资源利用系统,给人们创造了崭新的工作、生活模式。据统计,世界网民已超过2亿。
1996年中国包协与in-ternet联网,标志着中国包装业进入了信息时代,必将促进21世纪电子商务的发展(b—c、b—b、c—c)。
1996年世界经贸组织(oecd)提出“知识经济新时代”。1997年中国包装行业提出“知识包装”新概念,信息网络有利于知识包装的发展和进步。
小型信息库(包装条码)发展迅速。1981年国际编码协会ian成立,采用ean码。90年代开始应用二维代码,1997年中国推广应用二维代码(四一七码)。1999年中国成为世界条码大国,有50000多家厂商50多万种产品(包装)使用条码,促进了贸易全球化的发展。
5 共同保护 包装产权
随着国际贸易的兴旺发达,产品包装的知识产权保护日益重要。《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883年3月20日首签于巴黎,经多次修改,现各国执行的是1967年的《巴黎公约》。我国于1984年11月14日参加该组织,该组织现有100多个国家。
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51国签署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 ipo》,它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保护下列产权:商标权、厂名权、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音像权、样品权(工业品)、防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和其他权利等。我国于1980年3月3日参加该组织,该组织现有100多个国家。2000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亦讨论了经济全球化、保护产权等问题,由此必将迎来产权保护新世纪。
地域性的保护组织(条约)有1971年《马德里协定》、1973年《商标注册条约trt》和“非洲知识产权组织”(1962年)、《经互会协定》(1973年)等,以及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如“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太平洋工业产权协会”等等。
产品包装商标更受其国家保护,主要有英国商标法(1938年)、苏联商标法(1944年)、美国商标法(1946年)、法国商标法(1975年)、日本商标法(1975年)、中国商标法(1982年)等,以及国际协定如《尼斯协定》(1957年)、《维也纳协定》(1973年)和《泛美商标公约》(1929年)、《巴黎公约》(1967修改版)等等。
6 五彩缤纷 美化世界
漂亮的金属箔包装始于20世纪初期,当时铝箔是最昂贵的包装材料,在欧美被称为“金纸”“银纸”用作高档包装而闻名世界。
19世纪末期,“物以稀为贵”的铝比金银贵100倍,丹麦国王和法国皇帝以铝作皇冠饰品而荣耀万分。1903年法国工程师推出了铝箔样品,少而昂贵。
1910年,瑞士工程师内黑尔(r·v·n eh e r)发明连续压延法,生产出世界第一卷铝箔,为飞艇研制成功高级材料,亦开创了包装的新时代。1911年,瑞士糖果公司开始用铝箔包装巧克力,效果特好,逐渐成为锡箔替代品而流行起来。1913年美国在炼铝成功的基础上亦开始生产铝箔,主要用于高档商品和救生用品以及口香糖包装。
1921年美国开发成功层合式铝箔纸板,主要用作装饰板和高级包装折叠式纸盒。
1938年,可热封式铝箔纸问世,受到厂商欢迎。二战爆发后,铝箔被军方指定为军品包材而大大发展。1948年成型铝箔容器上市即被用于包装食品。20世纪50年代,铝纸铝塑复合材料上市,60年代镀铝薄膜试制成功,即向药品、化妆品、烟草、食品等包装领域进军。70年代由于彩印技术的发达,使铝箔、铝塑材料形成如今五彩缤纷的包装世界。80年代电解铁箔也加入这一大军。21世纪将更加缤纷绚丽。
7 防腐包装 利国利民
腐蚀是国民经济的大敌,亦是四大灾害之一。为此工业发达国家每年损失大约200~300亿美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