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数据显示,钢厂线螺生产并未减速,而且资源供给存在极大的区域性不对称。1-10月份全国分省市钢筋产品产量, 为3781.04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261.78万吨,同比增长15.9%;而10月份单月产量也达到了407.94万吨,同比增长14.7%;而两大线螺生产地区,产量分别达到了55.07和72.54万吨。上述这些数据或许还是正常的,但是看看目前的沪市,主导产品中天铁、海鑫和长治等产品,一直或者现在正在占据主导。而看看另外一组数据,10月份天津螺纹钢产量为21.8万吨,同比增长55.4%;相同时期,山西螺纹钢产量为12.4万吨,同比增长46.5%。
上述数据的例举,不为别的,就是想说明在产量看似增加不多的同时,但是由于区域价格的差距,导致了资源供给方面产生了明显区域不对称。上海市场日益增多的非沪产螺纹钢,甚至非华东地区螺纹钢,足以证明这一点。而这也足以令市场产生波动,后期市场的不稳因素之一即源于此。
其二、线材方面更加危险。随着前期螺纹钢市场的低迷,而同期市场上线材比螺纹钢价格高出了100-200元/吨,于是许多钢厂在线材方面做足了文章,而且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收益。这中间采取了大量生产类似于拉丝材料等,但是按照许多钢厂的实际情况来看,并不一定具备这样的实力(生产拉丝材料),而与此同时许多钢厂又的确生产了大量拉丝材料,甚至干脆取消了螺纹钢的生产计划。
再来看看现在市场的实际情况,上海市场线材的库存量,从11月份的初期开始,库存就开始了急剧增加。而且这中间,也的确有流通商有过这样的反馈,给某个拉丝的厂家送过类似的高线,但是最终的问题就是成材率过低,只有40%左右。一方面是钢厂预期的错误,导致了类似的拉丝材料,现在想作为普通材料来处理,来和普材争夺市场,现在的普材库存已经攀升到了一定高位,如果说再加上这种压力,线材价格继续下挫,完全不能避免。
螺纹钢震荡,线材价格继续回落,将会短期伴随沪市建材。而且按照目前国内几大城市的线螺价格比,线材价格跌过螺纹钢,也似乎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