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声讨小米推送的p2p不靠谱以外,这个话题的微博搜索被禁止,知乎关注被限流,甚至千人维权群被解散更是引发了知乎网友的愤怒。
问题还没有解决,怎么出问题的人就发不出声音来了?损失怎么办?
其实,p2p暴雷涉及的企业远不止小米一家,为何小米就会拉了如此多的仇恨,小米究竟做了什么呢?
一、不止是广告
关于p2p暴雷维权并不是新闻,在p2p暴雷之后,损失者迁怒于广告商和其他关联的企业也不奇怪。但是这次小米的问题不那么简单。
小米涉及p2p很早,2015年1月,小米科技就风投了石头理财(目前也在问题之中)的天使轮,对于p2p的运作模式,风险情况,小米不能说一无所知。
p2p行业有很多家,虽然大多数都是新债还旧债的庞氏骗局,但是相对靠谱一点的也是有的。小米很早涉足这个行业,对风险情况,庞氏骗局的可能性应该有所判断。
然而,在小米vip和小米运动中推广的p2p中,目前已经确认暴雷的就有秋田财富、2025、米袋子、小诸葛、靓钱宝、人爱、小灰熊、管家、捷麦等平台。
而且,小米和这些平台的合作非常深入,不止是打打广告,这些平台有些返还现金,有些赠送小米产品,而更多是做任务送经验,小米把自己vip系统的经验值用到了这些p2p产品的营销之中。
而小米平台上p2p产品的质量从这次跑路事件看很成问题。一些短期上线立即暴雷的平台,有明显的庞氏骗局诈骗特征
小米不止是打了个广告的问题,而是让自己的粉丝成为这些无良p2p精确打击的对象。
一些p2p平台是看准了小米粉丝这个年轻、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群体,才会以极高的价格去和小米合作推广自己的p2p产品,恶意逃避负债获取暴利。
小米拿出自己的资源去和这些p2p平台合作,对米粉无疑是一种伤害。
二、能控制舆论,控制不了人心
应该说,这次危机公关做得不错。这个周六周日,关于小米推送p2p暴雷的新闻并不多。
微博最早只有一篇文章发出,而且很快就被禁止评论。各路微博大v或者禁声,或者尽可能帮助小米推脱责任。
本来,一些被骗的米粉已经自发的成立了qq群,其中不乏千人的大群,而这些群很快被解散了。
就是在知乎,这个问题的一些评论和赞也被限制流量,不能被所有的粉丝看见。
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控制舆论,希望把这个事情压下去。然而随着周一各个媒体上班,舆论还是发酵了。
毕竟,对米粉来说,他们没有花8000元买iphone,没有花5000元买华为,没有花4000元买oppo,vivo,它们只肯在手机上花2000元买小米。
而如今小米推送的p2p暴雷,他们损失不是8000元,而是8万,80万(目前已知损失最多的有河南米粉全家一共损失100多万)
在手机上为了几千元省吃俭用的米粉,一下子损失了数万,数十万,它们一定要个说法。
舆论可以公关,人心无法挽回。
三、小米互联网故事的重大打击
前一段,在小米ipo的时候,舆论一直在争执小米的身份问题,它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因为,小米绝大部分营收都来自硬件,互联网营收的比例很低,而且不能算细账(证监会要求小米算细账,小米的回应是推迟cdr)。
而从这次p2p事件看,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已经很努力了。
要知道,别有用心的p2p公司在广告上是肯花大钱的。因为这些p2p公司并不是正常的运营,而是在搞无本万利的庞氏骗局。
诈骗是利润最高的行业,当然也花得起广告费。对于这类公司,一般企业都不太愿意接它们的广告,怕出事被牵连。
而小米敢于接这种企业的广告单,还能把自己的米粉资源送上,把p2p投资与小米的经验值联系起来,你能说小米的不努力吗?
然而,即使小米如此努力,它的互联网业务营收比例也低得可怜,这说明小米所谓的互联网故事讲不通。
小米互联网故事,无非是小米的粉丝数量可以带来硬件外的其他收益。
而事实上,我们没有看到有影响力的企业看重小米粉丝,给他们投定向广告。小米的粉丝吸引来的是准备搞庞氏骗局的p2p企业。
这种企业捞一把,小米的声誉被严重损害,下次小米粉丝还会上钩吗?小米的互联网价值还会有吗?
互联网价值没有了,小米硬件的利润能够支持小米的股价吗?
从法律上,小米责任难以追究,但是从道义上,小米应该对购买p2p严重损失的米粉有所补偿。金钱损失是暂时的,而丢了人心,小米就没有未来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