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对2018年股市的预测基本上较为一致,而且都较为理性。只是这种观点一致的看法,对市场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目前尚未可知。实际上,本人也是倾向于结构性行情的。只不过,在一些市场人士唱多2018年“开年行情”及“一季度行情”时,本人倒是提醒投资者要注意防止四头“灰犀牛”。
第一头“灰犀牛”:春节前股市资金面仍然紧张。目前市场资金面的紧张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这种资金面的紧张,一些市场人士将其归结为银行扎账的原因。毕竟到了一年年末,各家银行需要扎账结账。这个时节,银行不仅会控制放贷,而且还会抓紧清收贷款。所以,这个时节,市场上的资金会表现得相对紧张。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随着2017年的即将过去,随着2018年的即将到来,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资金面最紧张的日子已经过去,进入2018年后,资金面紧张的局面会得以缓解。
从银行结算的角度来说,资金面紧张的局面确实有可能得以缓解。但这并不代表股市的资金面也会得到缓解。因为银行的资金本来就不能直接流向股市,至于有多少银行资金间接流向股市,其实也是一个未知数。毕竟资金流向股市是需要有赚钱效应的,在股市缺少赚钱效应的情况下,特别是在舆论宣称“a股去散户化”的情况下,有多少资金会流向股市,情况未必乐观。
更重要的是,进入2018年,股市又将迎来限售股解禁的高峰。而且2月份又是春节所在。而在春节之前,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上市公司,资金都会以回笼为主。既要给员工发放年终奖,也要给领导发红包,还要准备给股东分红。因此,投向股市的资金是有限的,相反,更多的是向股市取钱,特别是那些限售股解禁的大股东,好不容易等来了套现的机会,自然要套现一笔资金用于春节期间“改善生活”。因此,进入2018年后,股市的资金面未必能够缓解紧张局面,这种局面有可能一直持续到春节之后,即2018年2月末。
第二头“灰犀牛”:蓝筹股业绩不佳或分红不佳。进入2018年,上市公司2017年度的年报将与投资者见面。相对应的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与利润分配方案也将相继揭晓。而蓝筹股是2017年行情的主角。对于2018年,不少市场人士仍然唱多蓝筹股。但蓝筹股在进入2018年之后,将面临着业绩与分红回报的考验。毕竟经过了2017年的市场炒作之后,一些蓝筹股股价进入历史高位,有的蓝筹股甚至一再创出历史新高。但这些公司的业绩与分红能否给股价提供足够的支持,却是蓝筹股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蓝筹股的分红回报甚至连银行同期的存款利率都不如,这对蓝筹股行情将是一个打击,对蓝筹股进行“价值投资”的谎言也会因此被揭穿。
第三头“灰犀牛”:次新股迎来解禁潮。进入2018年,投资者通常会对春季行情充满期待。而春季行情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为“业绩行情”或“业绩浪”。 而次新股历史上曾经是“业绩浪”的一个主角。因为次新股通常都具备高送转的潜力,因而被列为高送转概念股。但从今年4月以来,上市公司的高送转行为以及市场对高送转题材的炒作受到严格的监管,以至高送转题材的炒作已经失去市场,个股的炒作没有持续性。这就使得次新股的炒作受到抑制。在这种市况下,去年高速发行上市的次新股又期满一年,这也意味着这些次新股中的部分限售股进入解禁期。这对于相关的次新股无疑构成利空效应。对于持有这些次新股的投资者来说,没有等来盼望中的利好,反倒迎来不希望看到的利空。因此,投资者需要尽量回避这些次新股。
第四头“灰犀牛”:限售股大比例解禁与重要股东大比例减持或清仓减持的股票。随着2017年新股的高速发行,2018年限售股的解禁迎来高潮,其中仅1月份限售股解禁的规模就超过5600亿元,创近年来单月最高。如此解禁规模除了期满一年的次新股之外,当然也包括上市满一年满两年以上的老股。这其中,尤其是解禁规模巨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其股价受到冲击的可能性更大。这类股票是投资者需要远离的。此外,那些重要股东披露进行大比例减持,甚至是清仓式减持的股票,同样也是投资者需要警惕的。它们都有可能成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灰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