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心理咨询师:矛盾又奇葩的职业

2020/5/26 3:35:57发布86次查看
  心理咨询师,很多人对此都不会陌生:随处可见的娱乐、综艺节目中的心理学大咖,电影电视中的变态催眠师、读心神探,各类培训激情满满的导师,铺天盖地的情感挽回小广告上的情感导师……不管他们来自哪里、去向何方、做过什么,几乎都被大众归到了心理学圈子,被贴上心理咨询师的标签。
  矛盾,就矛盾在虽然很常见,但是大家依旧不知道心理咨询师是干什么的。
  “好像什么都能做”:情感挽回、找男女朋友、劝退小3、睡不着觉、读心、催眠,好像无所不能。
  “又好像没什么用”:“哭一场就好了,做什么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嘛,骗钱的”。
  “好像什么人都能做”:我都没准备,直接就考过了,我现在是二级心理咨询师。
  “好像人人都想做”:21世纪赚钱的副业!
  “又好像没人愿意做”:什么心理咨询师,不就是社区大妈嘛。
  奇葩,就奇葩在人人觉得心理学很厉害,心理咨询师很厉害,但是……
  “接受心理咨询?那是有病的人才做的”
  “心理咨询师自己本身就有病”
  “听说你是心理咨询师,我想和你聊聊”“什么?还要钱?!有病吧!”
  “聊聊天居然那么贵,买根排骨不香吗?”
  “我才不去做什么心理咨询,万一把我催眠,套我银行卡密码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都会催眠?
  很多人都对心理咨询师有误解,如果问这些一个问题:“你接触过心理咨询吗?”,陌路估计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没有。但是我在电视上看过!”。
  这个回答解释了三个对心理咨询师误解的原因:主观猜测倾向、外界信息的误导和错误联想。
  对心理咨询师的误解或偏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了解。我们会对不了解的事情进行猜测,这是人的天性,这个道理用在任何一个职业形象都是适用的。
  比如,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所有和电脑有关的专业或职业,不了解的人会简单概括为:“电脑上打字的”、“修电脑的”;建筑工程、土木工程会被认为是“搬砖的”、“修桥的”、“建大楼的”;会计、出纳、金融和钱有关系的,可能会被认为是“数钱的”、“算账的”。
建筑=搬砖?
  主观猜测倾向背后有一个心理学理论,叫做可得性偏差(或称易得性偏差)。
  人们由于受记忆力或知识的局限,进行预测和决策时大多利用自己熟悉的或能够凭想象构造而得到的信息,导致赋予那些易见的,容易记起的信息以过大的比重,但这只是应该被利用的信息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的其他的必须考虑的信息,他们对于正确评估和觉得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人们的直觉推断却忽略了这些因素,卡尼曼与特维斯基(1974)把上述现象称为可得性偏差。
  简单来说就是,人脑会偷懒,我们只会记住或接受那些比较方便得到、容易理解的知识。
  之前曾经有一类视频或段子非常火,叫做“,请尊重我的专业”,陌路摘抄一段给大家分享一下。
  “小唐,听说你大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
  “是的,。那好,去帮我把那堆砖搬过去。
  “,请你尊重这门专业,土木工程是……“
  “请你谈资大跨径统素承重桥梁非线性空气静力稳定理论。”
  “,砖在哪?”
  从上面可以看出,有些时候我们对某些事情有偏见,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从而利用已知的部分信息,对这个事情进行主观的猜测,后形成自己的看法。
心理咨询=神算?
  在可得性偏差以及主观猜测的基础上,下面这个原因,导致偏见越来越深:外界信息误导。
  陌路这里讲的外界信息,有部分是本身这个职业圈内人的自嘲,可能被人当真。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影视剧的误导。很多影视作品在不了解或者因为剧情需要的事情,有意无意的改变某个职业的形象,造成了观众对这个职业的误导,这种情况对心理咨询师的影响尤为严重。
  很多影视剧都喜欢引入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或者利用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为解释剧情或润色。比如很多影视剧喜欢讲催眠师的故事(催眠大师、爱情公寓中的心理医生),导致很多人觉得心理咨询师都会催眠,甚至有人觉得心理咨询师的技术只有催眠。
  除了影视剧,还有很多综艺、娱乐等电视节目,比如某些情感类节目,这些情感类节目中,某些情感导师都会说“我是二级心理咨询师”、“我有某某心理咨询师证书”,就会让人觉得,心理咨询师就是做感情调解的。实际上,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有可能是他们的一层身份的证明,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不代表就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相关技术,可能会帮助他们做情感调解,但是,心理咨询师不等于情感调解。
  除了情感导师,引起大众对心理咨询师误解的,恐怕还有一个叫做“人生导师”/“成功学导师”的人。西装革履,慷慨激昂的在台上大讲特讲人生道理。
  “你想成功吗?”——“想”
  “你要成功吗?”——“要”
  “你能成功吗?”——“不能……”
  “听了我的课,你就能成功!”——“好!”
你这是其实不负责的
  错误联想,这个和上一条外界信息误导有一定关系,正是这些影视剧、情感节目和人生导师利用了错误联想,才让我们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了误解。
  很多人在看到情感导师或人生导师在台上讲了很多道理之后,深感同意,加上现场观众“泪流满面”的表演,使得我们更加坚信导师讲得很有道理。
  由于这些导师有意无意地说出一些心理学知识,同时标榜自己是有心理咨询师证书,或者兼职做心理咨询师,导致很多人建立了不正确的联想:①有心理咨询师证书=心理咨询师。②懂心理学+出名=心理咨询师。
  其实,想一下,这种联想很容易破掉,但是在心理咨询师这个圈子,就很难。
  有驾照=司机?
  有英语四级证书=英语专业?
  有教师资格证=老师?
  破解大众对心理咨询师的误解任重道远,道阻且难。
有证书不代表就是心理咨询师
  任何职业都有发展的过程。
  心理咨询师承受的误解,其他人可能都曾经历过。
  要让大众逐步了解、认识和接受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还需要一个长久的努力,除了外界信息的纠正,心理咨询师群体的自我爱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管这些苦果是他人种下,还是自身群体内部出了问题,终的苦果,只能心理咨询师群体自己吞下。
  陌路相逢,心理有你。
  用心理学的眼睛看世界。
  关注小编,其实,你也可以。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