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古稀老人60余万元建新农村文化园

2019/10/26 10:24:32发布69次查看
小学生在新农村文化园参观
柘城县有一位老医生,叫王念夫,今年75岁。他斥资60余万元,在老家老王集乡张汉楼村建了个1000平方米的新农村文化园,在柘城县传为佳话。
文化园里收藏有村里的家谱、典籍,展示着一些农村的老物件,让乡村的记忆在这里留住。同时,文化园还展示全村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优秀学子学习故事,激励中小学生向他们学习。现在,文化园成了张汉楼村的“博物馆”,每天都吸引很多人去参观。
这位老医生本身就充满故事。王念夫在从医期间,曾写过多部科幻小说,发表在《电影文学》、《长城文艺》等杂志上。
王念夫还是一位抗癌明星。2013年10月,王念夫被诊断患了结肠癌。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做了三次化疗后,王念夫发现他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显著下降,一不小心就会发烧感冒。
经过思索后,王念夫决定终止化疗。王念夫认为:“一直化疗下去不是办法,癌细胞被杀死了,正常的白细胞也被杀死了!”王念夫离开看病的医院,于2014年春重新返回柘城县人民医院上班。在吃些增加免疫力的中药的同时,王念夫把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不让自己有一刻的闲时间:“白天在医院上班,晚上回家写小说、画画、练毛笔字。同时,写剧本,拍微电影。”王念夫扑下身子忙了三年。三年后,到医院一检查,癌细胞不见了!
王念夫根据自己战胜癌症的切身经历,又走访了100多位与他一样有着战胜癌症经历的患者,写了部25万字的小说《重生》,为患癌的人提供信心,为医学研究留下宝贵的资料。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看了《重生》后,难掩激动的心情,为《重生》作序道:“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一位临床第一线工作了50年的老医生,记录下的他患癌后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近年来,乡村振兴洪流滚滚,75岁的王念夫雄心再起,决定投身其中不作旁观者。他于今年年初筹集资金60余万元,在老家柘城县老王集乡张汉楼村建起了一个新农村文化园。
进入文化园,首先看到的是文化墙,上面张贴着张汉楼村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共有32位。文化园建成后,经常有学校组织学生到文化园里接受传统教育。王念夫就成了主讲人,他首先给孩子们讲的,就是村里走出的这些成功学子的故事:“孩子们!文化墙上的照片都是我们村的优秀学子,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像他们一样考上大学,为国家作贡献。”
整个文化园,分成五大块,分别是本硕博士光荣榜、村史文化墙、文学影视书画厅、王念夫医生业绩馆、医学养生厅等。村史文化墙那一块,通过图片、影视资料、书法绘画作品和实物展品等形式,展示了张汉楼村的村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张汉楼村的发展变化。
王念夫医生业绩馆,主要展示了王念夫从医、写作及抗癌的故事。王念夫1966年开始从医,至今已在医疗岗位上工作了50余年,由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退休后又被医院返聘,目前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他在从医过程中,获得117张荣誉证书,11项科研成果、国家专利,写了32篇医学著作、258篇文学科普作品、12部影视作品,还创作了137幅书画作品。早在1969年,王念夫就作为乡村医生的典型,被《人民日报》报道。
王念夫说,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医生,在乡村振兴洪流中,自己不当旁观者,尽心尽力建造了这个新农村文化园,为老家做好乡村历史的传承,让张汉楼村人知道“幸福是一代一代奋斗出来的!”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