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我在某乎的回答,但经授权,我也把该问题下其他优秀答主的回答一并整理。所以内容更完整。
希望能解答一些朋友对这个问题的疑惑。
饲料,它的营养均衡吗? img_height=1125 img_width=1688 inline=0 src=/toutiao/1952035-917eb5bde9fd02e5d799e74ab9054568>
1 直接放结论:营养很均衡
我曾在饲料企业做过一年的品管、配方试药等工作,本硕阶段学的就是猪的营养及饲料学,然现在已经从事跟饲料毫无相干的工作,仅从有限的经历来回复这个问题!
直接上结论:饲料厂生产的猪饲料,从营养素上讲,是完全满足猪各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的!
首先,饲料厂选择的饲料原料,不但要考虑价格、成分,还要考虑对各阶段不同猪只的适口性、消化特性。比如,我们选择玉米作为能量的主要供体,我们选择豆粕作为主要的植物源蛋白供体,选择鱼粉作为主要的动物源蛋白供体,但同时也会根据不同阶段猪只的生理特点、原料的市场价格波动,选择诸如麦粉、米糠、棉籽粕、菜籽粕等替代一部分主要原料!
有些原料可以多加一些,但有些原料虽然便宜些,也能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但是添加量超过某个范围就会影响猪的采食欲望,或者猪采食了但是引起消化或者吸收的问题。比如棉籽粕。
对于仔猪而言,基于比较细嫩的消化系统,仔猪饲料中添加物就更多样了,比如使用了膨化米粉、膨化大豆粉、血浆蛋白粉、乳清粉等易于消化的原料,甚至还会添加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活性物质。
原料多样化是我们在不增加生产加工难度的情况下追求的目标。所以,从饲料原料的角度看,猪饲料涉及多方面的原料,猪不会缺乏营养素的!
其次,在选择了那么多的饲料原料以后,每样原料各占多少比例?这个问题,在一般饲料厂都有专门部门来管理。他们采用专门的软件,基于要制作的饲料群对应的猪群的阶段性营养需要量,以及本场原料库内相关原料的营养物质含量的检测值,再结合相关原料的市场价格以及个别原料对于目标猪群的采食、消化影响特性,甚至还要考虑本场生产车间的生产工艺,来制作多个饲料配方,然后从中选择最优配方,作为生产本饲料产品的最高依据。
在选定的配方中,会明确到底选择了哪些饲料原料,各原料所占比例为多少等!
第三,各营养素的满足和平衡。
能量、蛋白等通常是比较容易满足的,但是,微量的矿物元素、维生素等就比较精细一些,一般饲料厂都通过采购预混料来作为微量矿、维的原料。
在配置配方过程中,对于微量矿物元素、维生素,还要考虑那些主要提供能量和蛋白的原料同样也含有一定的微量矿和维生素。
即便如此,这样做出来的配方可能依然有问题。
比如,对于氨基酸的满足。动物体有几种氨基酸是无法从植物源蛋白中获取的(请人类不要只吃素,有些事情,植物办不到),必须从动物源原料中获取,或者单独添加。同时,即便配方满足了猪只对于蛋白的需要,但在消化吸收后蛋白被分解为小肽和氨基酸,在二次合成猪只需要的蛋白时,可能依然存在部分必需或者非必需氨基酸的缺乏。
扩展说一下上边关于氨基酸的描述:植物蛋白不是缺少某种氨基酸,植物蛋白是缺乏某些必须氨基酸,比如玉米赖氨酸含量很低,而大豆就不一样,赖氨酸含量很高,可是其含硫氨基酸又含量较低。因此植物蛋白的缺点是氨基酸不平衡,我的理解,如果合理搭配素食,不会有严重的氨基酸缺乏。
于是,在动物营养学中,有一个概念就是:理想蛋白质(完全且正好满足动物体对蛋白质的需要,消化吸收率100%),在这个模式下调节各饲料原料的量,使其尽可能满足理想模式。
但这还不够,蛋白质的本质是氨基酸,只有满足了氨基酸的需要,蛋白质的需要就自然而然满足了。所以现在说的更多的是:理想氨基酸模式。
说了这么多,核心意思就是:现代养猪业中,饲料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铁锹拌玉米面和麸子了,而是基于高冷的动物营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化、饲料学、饲料加工学、养猪学等科学知识,结合生猪市场价格、原料市场价格、经营情况等,由专业人员配置、专门人员生产的,考虑了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的营养需要量和适口性、消化特性的,可以满足目标猪只的完全营养需要的饲料产品。
所以,现代猪场中所使用的饲料营养是不是全面的这个问题,大家可以不用担心了。过去20年不用担心,现在不用担心,未来也不用担心!
2 为什么猪场饲喂饲料的猪长得那么快?
基于以上答案,由于提供了正好满足目标阶段猪只的全面营养需要,所以没有木桶效应里的短板限制猪的生长,使得猪只最大化的发挥遗传潜能,获得了本应该如此的生长速度。一般情况下,商品猪155-165天达到100公斤屠宰体重。
当然,获得155天100公斤出栏体重,不光是饲料给力,还需要具备生长速度快的遗传潜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猪饲料中到底有没有催生长的激素?
坦率的讲,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将促生长类激素(如有)添加到饲料中,然后这些激素被猪采食后在胃、小肠中被直接吸收,并保持完整的生物学形态在猪体内发挥作用。
上面这段话包含如下意思:
首先,没有合适的,可以用于饲料添加的促生长类激素。如果有,请问一斤多少钱?其次,激素类物质如何添加到饲料中也是个大大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其在饲料加工、存储、运输过程保持生物活性?第三,激素类物质如何在被猪采食后进入消化道中,能抵御蛋白酶等消化酶的摧残,保持完整的生物活性的形态是个大问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技术将首先应用于糖尿病人的胰岛素直接口服。第四,激素是大分子组织,在保持完整生物形态的情况下如何穿透消化道上皮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而到达在身体各处的代谢场所来发挥它们的生物活性?我个人观点,饲料中添加激素促生长,是谣言,以讹传讹,辟谣好难!
如果你一定要说饲料中一定添加了见不得人的东西,要不然猪为什么长得那么快?以前的猪都是年猪,现在这饲料猪五个月就出栏了,太恐怖了。
那么,我的建议是,你有选择食物的权利,请选择你认为健康和安全的猪肉,掏多少钱你也是心甘情愿的,物有所值或者不值也是你可以自己评价的!
4 另外视角的回答
先放结论 :如果你只把它看成一块肉,那么它的饲料的营养是均衡的,如果你只把它看成畜生,那么它的饲料是营养且味美的,但如果你把它看成生命,那么它的生长是变态的且营养严重不均衡。
我完全不赞同均衡一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孩吃母乳一般不会上火,不会便秘,而佩方奶粉即使最好的(可能研究表明已经非常和母乳接近的奶粉)也会出现热痱子和便秘的症状。当然猪肯定不可能有人类婴儿般的高待遇,能让专家费心去研究饲料中的各大主份的构成大致等同于自然状态下的食物构成,饲料厂也完全不可能按照婴儿佩服奶粉式的要求去生产猪的饲料。
我们一般关心的重点是猪如何吃得多,长大快,料肉比低且成本低。并在有限的生命中看起来相对健康。至于能量、蛋白质、常量矿物质、微量矿物质、维生素、各种非营养性添加物等到底均衡不均衡,反而不是研究的重点。重点在于这些物质添加量多大不至于产生毒害作用,不至于增加成本。至于猪多年以后(我猜>4年)以后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也不是营养学家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也就导致了一切我们认为猪能转换为肉的低成本物质(如潲水、劣质能量、蛋白,人类不需要的血浆分、骨肉分,蚕蛹粉……),都会被尽可能的被填进猪短暂的生命里,把它当成一个变废为宝的机器,让它尽快长得像“猪”。
所以,我认为大部分情况下能量、微量元素及部分维生素需求应该严重过剩,附带的还有各种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药物(各类抗生素及增效剂)及其它我们认为可以提高产量的物质(合法的及违禁的)。部分自然界自然生长新鲜的或者不在饲料研究各大主份中我们认为可有可无的物质严重不足,附带的还有运动、阳光雨露和好心情。就像有些天天宅在家的 人,常吃方便面、炒饭、肯德基一样,大家可能一眼就看出他不太健康。
所以,我认为现在饲养的家畜都是变态生长。一切只为了生产我们需要的那部分产品(肉、蛋、奶),动物在多少亿年的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饥饿、寻食、逃亡及适度繁衍的循环中,各大主份物质不是匮乏就是盈余,但从来也没被有完全满足过,猪“痛并快乐着”。
我们现在做的却是把我们认为对有猪利,对人更有利(物欲和利润)的物质杂乱的堆在那儿,祖祖辈辈干预(选育)它,并指望(强制)它安安静静(圈养)的,永无休止的长肉(给大家吃)。
如果你只把它看成一块肉,那么它的饲料的营养是均衡的,如果你只把它看成畜生,那么它的饲料是营养且味美的,但如果你把它看成生命,那么它的生长是变态的且营养严重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