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乳食,过好初生关最大限度减少死亡,力求在哺乳期内获得最大增重,最大的增重可为日后生长发育打下基础,既是体况良好的表现,也是母猪生产效益所在。所以根据仔猪怕冷、易患病的特点,重要的是让小猪吃到初乳,做好保温、防压工作。
仔猪出生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即从母体内的恒温条件进入低于体温的外界环境,如果饲养管理稍不细致,极易引起仔猪死亡,其中以前5天死亡率最高,占哺乳期总死亡数的58%以上。死亡的原因有先天发育不良;吃不上初乳;冻死、压死;患仔猪黄痢、白痢。
1.哺食初乳,固定乳头
母猪产后3天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3天后的乳汁称为产乳。
仔猪一出生就有固定乳头哺乳的习惯,乳头一旦固定,一直到断乳都不更换。刚出生的仔猪第一个行动就是靠嗅觉寻找乳头,吃到足够的初乳。但是弱小的仔猪行动不灵,往往不能找到乳头吃不上初乳,这就需要人工辅助哺乳让其吃到初乳。在生产中,强调让初生仔猪在生后1小时内吃到初乳,使仔猪得到充足的水分和能量,达到增强抗寒能力的目的。寄养出去的仔猪最好吃1~2天自己“亲娘”的初乳。那些不吃“亲娘”初乳就寄养出去的仔猪,尽管初生体重较大,但也会逐渐落后,或形成僵猪,甚至最后消瘦而死。
哺食初乳的具体方法是根据仔猪有固定吸乳的习惯,在前面乳头乳汁较充足的情况下,先固定弱仔在前面1~2对出奶较多的乳头上;把发育较好而体长的仔猪固定在中间乳头上;把发育较好而体短的仔猪固定在后面乳头上,一般经过2~3天后仔猪基本就固定了。如果仔猪较多,可分批饲喂,第一批吃乳40~60毫升时,再让第二批哺乳,每次轮换1~2次,就可得到均匀健壮、大小整齐的仔猪。
2.加强保温,防冻防压
(1)防冻。仔猪出生时的适宜温度是32~34℃,1周龄时为28~30℃,4周龄时为22~24℃,60日龄断乳时保持在18~20℃。
受冻往往是压死仔猪的起因,一般在冬春季节分娩的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被冻死或压死,仔猪出生后受冻行动不便,喜钻草,大母猪起卧时就容易将其压死。解决的措施如下。
①避开寒冷季节产仔。
②采取保温措施:如果采取常年产仔,在本圈内设保育栏(70厘米×150厘米),上方设置红外线灯增温。
③产仔时迅速擦干初生仔猪全身黏夜,是防冻的重要措施之一。圈内防贼风与防潮湿也是防冻措施之一。
(2)防压。一般体大过肥、行动不便、腹大下垂、年老耳聋与初产无护仔经验的母猪易压死仔猪。防压措施如下。
①加强对仔猪的护理:在仔猪死亡率最高的1~7日龄,加强管理,做到精心护理,耐心照顾,巡视每头母猪在饮食、排便及趴卧的情况,特别注意母性不强的母猪,一旦听到仔猪的尖叫声,迅速去解救。在短时间内压死的仔猪,可拍打仔猪耳根或用人工呼吸的方法来救活。
②掌握母猪压死仔猪的规律:母猪多是在吃食或排便后,回圈躺下时压死仔猪。因此在母猪产后的3~5天内应派专人值班、巡逻,一旦发现母猪压住仔猪,应马上进圈抽打母猪耳朵,或提起母猪尾巴或腿,把小猪救出。
在哺乳期内,严禁饲养员粗暴的饲养管理,不得鞭打母猪,否则不仅会发生踩伤或踩死仔猪,还会降低母猪的泌乳量,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③栏圈内设护仔间:即在母猪经常躺卧睡觉处的附近设一个仔猪可以自由出入的护仔间或暖窝,内放柔软垫草,让仔猪在里面睡觉。开始时仔猪每次吃奶后,饲养人员要把仔猪捉进去睡觉,当仔猪习惯后,就会自动出来吃奶,自动回去睡觉。也有在产后5天内,采用护仔箱(或筐)把母仔隔开,每隔1.5~2小时定时哺乳1次,对防冻、防压很有好处。
④栏圈内设护仔栏:在母猪床靠墙的地方用直径40毫米的铁管或木棍、竹竿等,离墙与地面各25厘米的距离埋上护仔栏,可防止母猪沿墙卧下时,将身后或身下的仔猪挤死或压死。
⑤采用高床网上分娩栏:在母猪的左右两侧均安装了防压隔栏,不必再设防压装置。仔猪箱可直接放置在隔栏的一侧,另一侧放有仔猪料槽作为开食补料使用。
3.仔猪寄养
母猪所生仔猪因种种原因需要其他母猪带养,称为寄养。
(1)寄养原因。母猪产出的仔猪数超过其抚育能力,或出现母猪患病、产后无乳、产仔数少等情况,应尽早对仔猪进行寄养。
(2)仔猪寄养的方法。
①紧急寄养。当母猪死亡或患急性病而停止哺乳时,找一只或多只保姆母猪来接替养育仔猪。
②直接寄养。调整大窝小窝仔猪数,使每窝仔猪数相等,以确保每只仔猪至少有1只有效乳头哺乳。
③交错寄养。把所有同期出生的仔猪按相近体重分类,然后把体重相差不大的仔猪作一窝分配给每只母猪。研究证明,这种方法能减少仔猪死亡率、增加仔猪断奶重和断奶后增重。
④返寄养。断奶后生长不良的仔猪转移到未断奶的母猪继续哺乳。返寄养有造成疾病向低日龄仔猪扩散、增加仔猪死亡率的可能性,应尽量避免。如果没有选择余地,应把强壮的仔猪转移给另一只母猪,把较弱的仔猪留给自己的母猪。
(3)仔猪寄养的注意事项。两窝小猪的产期要尽量接近,最好是前后相差不超过2~3天,以免仔猪日龄相差太大,发生大欺小的现象;有病的仔猪不寄养,注意区别仔猪营养不良和患病;寄养出的小猪一定要让它吃到足够初乳(1~3天),否则不易成活;要挑选性情温顺、泌乳充足的母猪来寄养,从而提高成活率和断乳体重;仔细观察寄养候选者:较弱的仔猪最好留给自己的母猪;选择强壮、明显健康的仔猪进行寄养;要向高日龄范围而不要向低日龄范围寄养;后产的仔猪往先产的窝里寄养时,要寄养体大的,而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窝里寄养时,则要寄养体小的,以免仔猪体重相差较大,影响体小仔猪的发育;使被寄养的仔猪与寄养窝里的仔猪有相同的气味,可将被寄养的仔猪涂抹上寄养母猪的奶或尿液,或在仔猪身上喷上气味相同的液体(如来苏儿),也可将仔猪混群几小时后同时放到寄养母猪身边。在饲养人员的看管下,吃上2~3遍奶,寄养就基本成功了。
总之,个体猪群选择什么方法进行寄养有赖于猪群规模、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及饲养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和训练水平。
(二)抓料食,过好补料关仔猪出生后不久便迅速生长发育,体重直线上升,营养需要大量增加,而母猪产后3周达泌乳高峰后,泌乳量就逐渐下降,这样营养供需发生了矛盾,仔猪的生长发育光靠母猪乳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只有给仔猪进行早期补料才能补上母猪供应不足的那部分营养,同时还能使仔猪的消化器官与机能得到锻炼,促进胃肠的发育与机能的健全,而且仔猪学会吃料后,才不会乱啃、乱吃脏东西,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给哺乳仔猪进行科学早期补饲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和经济效益;二是可以增强仔猪的抗病力,提高成活率;三是可以提早给仔猪断奶,促进母猪早发情、早配种,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1.开始补料时间
规模化养猪场一般从3~5日龄开始补料,散养母猪也应在仔猪7日龄时开始补料较好,使仔猪在母猪产后3周的泌乳量下降时已能正常采食饲料。
2.补料的品种和选择
规模化养猪场一般都使用营养全面的饲料,形状有膨化颗粒、颗粒破碎料或粉料;散养母猪可使用一些煮熟的黄豆、高粱、玉米等混合料。但一般都应选择和使用专门供乳猪使用的乳猪饲料。
3.补料的方法
补料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
(1)把乳猪料撒少量在保温箱或保温室内地板上,或放少量料到仔猪料槽内,让仔猪自由觅食。当其觉得口感较好,并能充饥时,便逐渐采食起饲料来。
(2)开始补料时,把少许乳猪料调成糊状涂抹在母猪的乳头上,让乳猪吃奶时品尝到乳猪料的味道;同时,把少量乳猪料放到仔猪料槽内,当仔猪吃到料槽内饲料,感觉味道和吃奶时的味道一样时,仔猪的食欲会增强,采食量也增加得较快。
(3)开始补料时,直接把乳猪料调成糊状,用手抹入仔猪嘴内,也能使仔猪很快认识饲料,并适应饲料,更快地增加采食量。
别外,补料期应注意的问题:
①乳猪饲料必须新鲜和清洁,不喂霉烂变质的饲料。
②食槽与水槽要经常洗刷与消毒,保持干净和卫生。
③要少喂勤添或使用自动食槽,使仔猪能均匀采食。
④要给予充足的清洁饮水或使用自动饮水器供水。
⑤饲料更换时要逐步过渡,不能突然变换。
⑥观察仔猪的采食情况、皮毛色情况和排便情况,有不同情况的要及时处理。
4.铁、铜、硒的补充
(1)补铁:仔猪2~3日龄补铁。注意:补铁不能对母猪补,因母猪血液中铁含量再高,其乳汁中的铁量仍不会高。
补铁、铜有口服和肌肉注射两种方法。①口服铁铜合剂补饲法:3日龄起补饲。铁铜合剂是把2.5克硫酸亚铁和1克硫酸铜溶于1000毫升水中配制而成。喂时将溶液装入奶瓶中,当仔猪吸乳时滴于乳头上令其吸食,也可用奶瓶直接滴喂。喂量:每天每头10毫升。②注射补铁:牲血素、右旋糖酐铁剂等,在3~4日龄注射100~150毫克;14周龄再注射一次。
(2)补硒:硒是仔猪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可防止脂类过氧化,保护细胞膜。硒-维生素e有协同抗氧化作用。仔猪缺硒时会突然发病,表现为白肌病、心肌坏死等。
补硒的方法:仔猪生后3~5日龄肌注射0.1%的亚硒酸钠溶液0.5毫升,60日龄再注射0.1%的亚硒酸钠液1毫升。
(三)断料关哺乳仔猪到了一定年龄,离开母猪不再吃奶,称断奶。
1.断奶日龄
猪自然断乳时间为8~12周龄,此时母猪乳腺接近干乳,无乳汁分泌。传统养猪生产多实行8周龄断乳,现在逐渐缩短到4~5周龄。
2.断乳方法
常用断乳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一次性断奶法。当仔猪达到预定的断奶日期,断然将母猪与仔猪分开。这种方法省工省时,操作简单,适合规模化养猪场。采用此方法断奶时,在断奶前3天左右适当减少母猪的饲喂量。为减少仔猪的环境应激,仔猪断奶时应将母猪转走,而让仔猪在原产床继续饲养1周,然后转至仔猪舍。
(2)分批断奶法。根据仔猪食量、体重大小和体质强弱分别断奶,一般是发育好、食量大、体重重、体格健壮的仔猪先断奶,发育差、食量小、体重轻、体质弱的仔猪适当延长哺乳期。采用这种方法会延长哺乳期,影响母猪年产窝数,而且先断奶仔猪所吮吸的乳头成为空乳头,易患乳房炎,但这种断奶方法对弱小仔猪有利。
(3)逐渐断奶法。在仔猪预期断奶前3~4天,把母猪赶到离原圈较远的圈里,定时赶回让仔猪吃奶,逐日减少哺乳次数,到预定日期停止哺乳。这种方法可减少对仔猪和母猪的断奶应激,但较麻烦,不适用于产床上饲养的母猪和仔猪。
(4)早期断乳。一般仔猪在出生2~3周就断乳的称为早期断乳。早期断乳的意义在于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提高母猪的终生产仔数量。本法适用于工厂化养猪形式。
此外,仔猪生后还应做好如下处理:剪牙,防止仔猪争奶而咬伤乳头;断尾,为防止咬尾和方便母猪本交配种,仔猪生后1周内,将其尾巴断掉(可以留1/3),然后消毒;去势,仔猪生后1周内,将不做种用的小公猪去势,此时去势止血容易,应激小。
注意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差是仔猪病原性腹泻的重要因素,仔猪有捡拾或啃食地下异物的习惯,当地面上致病微生物超标或食用了霉变的食物就会导致仔猪腹泻,所以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仔猪腹泻的关键。在养殖过程中应每天及时清理圈舍内的污物,使用高碘进行圈舍内带猪喷洒消毒。
仔猪药物保健。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病毒性腹泻。预防仔猪腹泻除了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外,还应注意对仔猪进行药物保健预防,如仔猪三针保健(仔猪3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注射头孢先锋0.5毫升、0.5毫升、1毫升)或仔猪哺乳时将药物涂抹于母猪乳头上供仔猪吮食,也可将药物喷洒于教槽料上供仔猪教槽时食入,可有效预防仔猪补料期间各种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