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判别医疗投资“黄金时代之论”

2019/8/2 8:21:41发布119次查看

如今,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经历了纷乱逐步走向正规的过程,期间各类风口峰起,赛道纵横。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如果说一两次投资的成功带有运气成分,那么能长周期把握住趋势,背后必定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论。
近五年来,生物医疗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投资金额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0%,仅次于it行业,细胞治疗、精准医学、基因编辑等新的研发技术及治疗理念的出现,驱动医疗行业不断发展。
随着市场欢迎持续升温,随着社会需求的升高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涌入医疗市场,产业发展的爆发同样也伴随着一些先决条件。
1、老龄化社会,医疗健康支出不断增加,彰显医疗健康行业未来广阔发展空间。
2、大批医疗行业顶尖人才回国创业,港交所、科创板为生物医药行业打开一扇窗。
3、国家一系列政策、改革措施为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指明了方向。
4、越来越多的资本已经嗅到未来医疗健康领域巨大的发展空间,开始快速布局。
据动脉网发布《2019h1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报告》显示,2019上半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共发生730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达到206.3亿美元。
若以此为基础,预计2019全年融资额将超过400亿美元,融资事件数将接近1500起,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热度不降反升。
《多肽链》细数产业投资人观点,筛选了具备不同代表性的观点,以供参考。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王俊峰:医疗投资黄金时代
“市场不缺钱,缺的是信心,缺的是扎扎实实的业绩证明你可以。”王俊峰表示。
2018年,尽管中美贸易争端给双边投资蒙上了阴影,但政府持续推进行业改革、加快新药审批速度、放宽市场准入,一系列的政策利好使得医疗市场吸引力和交易融资灵活性得到改善。2018年医疗产业融资规模大幅上升,同比增长79.42%,共达成695宗交易。
从资本方面看,港交所为生物医疗公司打开了一扇门,第一次使得无收入报表的生物医疗公司可以对接资本市场。随着科创板的落地,大批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公司登陆科创板,无疑也将加速医疗产业的投资步伐。
在医疗健康领域,君联资本始终坚持四个核心投资策略。
一是专注重大疾病,聚焦细分赛道。专注重大疾病,开展系统性产业布局。
二是投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在坚持早期投资策略的同时,适当加大成长期项目投资比重。
三是充分发挥生态圈的优势,通过积极主动的增值业务,提升企业价值。
四是把握ipo退出窗口期,高度重视并购退出和trade sale(股份转让)退出。
并且王俊峰提到,目前中国健康服务的总规模是7万亿左右,到2030年预计将增长至15万亿,未来拥有巨大潜力的医疗行业值得期待。
高特佳投资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蔡达建:产业内生动力十足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中国的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产业内生动力十足,展现出了强大的投资潜力。
蔡达建表示:“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发展时间步长,但发展速度快,行业迅速演变和分化,更多lp从幕后走向前台,要求更高的话语权,未来的lp-gp合作方式将更加多元。”
政策方面,国内监管机构全面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积极拥抱国际竞争。国家药监局(nmpa)加入ich,药品审评标准向欧美看齐,创新药以更快的速度获批上市和纳入医保;
技术方面,国内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生物制药、精准医疗、ai等新兴领域,紧跟欧美先进水平;
需求方面,新型需求涌现。医疗领域也迎来“消费升级”,大众理念从单纯疾病治疗向预防和健康管理转变,开始注重医疗过程中的环境和服务质量,以及出现改善型需求如医美、抗衰、减肥等。
医疗健康领域吸引了众多资本关注,但医疗专业门槛高、细分领域众多且彼此差异大、新技术不断出现,在医疗领域取得成功并不容易,同时早期、专业要求高项目,建议lp更多相信gp的专业能力和判断。
仙瞳资本的执行合伙人刘靖龙:医疗投资远在未来之前
生物医疗投资更多的就是在做未来价值的发现与挖掘,这是生物医疗投资的特性所决定的。
首先,生物医疗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的周期性较长,一项技术或者药品的开发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从研发到面市,甚至需要持续十多年的时间,所以生物医疗技术的产品更多针对的不是当下的市场,而是未来的市场。
其次,生物医疗投资的回馈较慢,医疗类产品市场化比其他产品的标准更加严苛,审批也更加复杂,所以更加看重市场的延展性和效用性,这也就要求投资的产品不仅能成为当下的热点更要成为以后的爆款。
所以,如何发掘生物医疗投资的未来价值,是需要具备市场前瞻力的。
刘靖龙认为,前瞻力需要基于对市场的需求,因为市场的需求是确定的,只是解决方案还没有出现或者还不够完善,找到未来可能解决的这一需求的方法,就是前瞻的关键所在。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即使整体环境趋冷,前沿生物技术依然是投资热点
“现在有点资本寒冬、或者说有些行业处在找不到北(的阶段)。但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还是相当热的,基因治疗、免疫治疗、肿瘤免疫最近一两年都比较热,而且还在往上起。”
邓锋表示:以新药投资具体分析认为,2015-2025年是中国本土式创新迅速崛起的时期,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养活更多的企业。
2025年之后整个行业将迎来整合和洗礼,通过并购整合,本土将出现更多的全球创新药企业,甚至能参与到整个国际创新的竞争中。
每个时间窗口一定有它的投资逻辑和生存指南。就像每个基金周期不一样,我们布局的时候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基金周期进行相关布局。
北极光创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五个具体投资方向包括生物医药、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e-health,医疗健康板块的投资金额已占到总投资金额的1/3。
以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精准医疗为代表的生命科学,比如制药设备、诊断设备、从x光到精准定位、癌症放疗化疗等。
峰瑞资本董事王蕾:生物医疗vc在成熟市场有很好的回报
“目前的时间节点对于中国的生物医疗 vc 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甚至有可能达到像美国市场对于生物医疗的那种投资预期。”王蕾表示。
如今,中国生物医疗行业发展驱动因素主要分三个方面。
第一点、国家政策红利;
第二点、老龄化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需求增长;
第三点、以人工智能、细胞免疫、基因编辑为代表的深科技。
长久以来,科技和医疗已经形成了正反馈关系。医疗需求的增长和供给不足,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的科技带来更好的治疗手段和治愈率,也催生了新的医疗需求。
当下,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这两股力量同时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升级。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有了升级,移动医疗和远程医疗受政府政策推动,致力于促进健康和慢病管理、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难题。
生物技术的飞跃发展,则使得精准医疗成为可能,会让使整个医疗体系前移,预测和预防将成为健康医疗的重心,其商业化将可能改变未来健康医疗行业的全貌。
最后王蕾总结表示:中国的生物医疗创业公司获得的募资总额和美国比还是要差很远,不管是政府支持还是vc、pe的支持上都是如此。
虽然vc、pe的支持从2015到现在增加了很多,但整个行业会在资金推动下再往前走。部分人觉得目前这块市场的火爆伴随着泡沫,但其实还没到那个程度。
分享投资联合创始人、医疗健康基金主管合伙人黄反之:医疗投资认清三大“泡沫”
2018年投了20多个医疗项目的黄反之认为医疗投资有三大泡沫,首当其冲就是互联网医疗、第二个泡沫是医疗大数据、第三个泡沫是医疗ai。
目睹了互联网医疗短暂的“疯狂史”的黄反之认为,这几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烧”掉了2000多亿来自vc、pe机构的资金,但却没留下什么好公司。
“过去大家一厢情愿地认为互联网可以颠覆一切,如今事实说明,医疗的属性决定了医疗互联网难以像消费互联网迅速颠覆传统服务。”
而医疗大数据领域,随着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成功,大家逐渐认识到了大数据的价值。优质的大数据公司起码要完成三步,第一步是获得数据源的能力,第二步是把数据源变成产品的能力,第三步则是实现产品商业价值的能力。
而现在所谓的医疗大数据公司,往往只有第一步的能力,仅仅能够获取一些数据源,能完成第二步的不足10%,而能完成第三步的可能就不足1%了。
医疗ai领域,黄反之认为,“ai+医疗”被吹起来了,很多公司根本没有商业模式,这个领域同质性很强,都是在用投资人的钱来烧,如果资本市场环境不好,根本难以为继,那些不顾估值盲目抢热点入局的投资机构未来会面临难以退出的尴尬局面。
黄反之直言,分享投资会把未来两年的策略调整为偏保守一些,一个是投资数量,一个是投资速度。
投资就如播种一样,如果你有一季没有播种,那么到了秋天自然也不会收获。而投资本来就是逆周期的,真正优秀的投资人,更应该在低谷时布局,在高潮时退场。
多肽链丨多肽学社宣
作者丨丛名龙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