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阿夸
编辑:生煎
您正在阅读算力智库第401篇原创作品
算力探园记
上两期,算力智库探访了东湖高新集团(600133)产业园区内的水务信息化龙头企业——新烽光电,和癌症诊断智能设备商——呵尔医疗。详情见:
1.雨季被淹?这套物联网+水联网解决方案,为城市水务做个“核磁共振”
2.宫颈癌不可怕!ai诊断+dna检测,漏诊率有望降为1%!
本期探园记,算力智库对话东湖高新集团副总经理史文明,听他娓娓道来园区中的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和园区运营那些事儿。
洼地积水,或成江湖,这是武汉,也是中国光谷。
从2014年第26名跃升至2018年第8名,在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这张榜单上,武汉,花了4年。
而在代表未来的科研能力上,武汉更是位列2018年全球科研城市排名第19位,中国第4位。
作为武汉科技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之一,东湖高新集团(600133)2014年以来的发展,如同武汉成长的缩影。
数据来源:天眼查
但算力智库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的是比想象中更为低调的管理团队,以及,诸多鲜为人知的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算力智库实地探访东湖高新集团园区
1
低调的核心产业:智能制造+生命科技
东湖高新集团成立于1993年,从事高新科技工业园区开发运营、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经营高新技术产业。累计服务7000余家企业,其中包括40家上市公司。
但比起中关村的it标签、张江高科的“中国药谷”、“人工智能岛”,东湖高新集团的标签是什么?
“东湖高新集团自1993年成立以来,经过二十余年的产业运营发展历程,东湖高新集团形成了智能制造和生命科技两大行业生态集群和行业生态体系”,武汉东湖高新集团副总经理史文明告诉算力智库记者。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副总经理史文明
史文明口中的智能制造,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成就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产业,成为整体产业氛围的上游链条,通过智能制造技术的全面开发和应用,使得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在全行业的各个领域。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智能制造产业的基础,主要包括上游—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中游—软件开发及应用、下游—软件、信息服务等内容。电子信息产业与智能制造产业的社会分工的领域细化,产生了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功连接人工智能产业的上游领域——基础技术支持。
智能制造产业主要聚焦提供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产品两个层面,覆盖行业上游基础技术支持和智能装备、中游—智能产品、下游——智能服务等
东湖高新通过行业的聚焦发展,已经形成了覆盖上、中、下游的行业生态体系,事实上,很多入驻东湖高新集团产业园区的智能制造企业,已经深耕行业数十载。以算力智库实地探访的迈威通信为例,它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工业串口光端机系列产品,得以让工业互联网进入光纤通信时代,为未来万物智联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做准备。
迈威通信副总经理肖舸
算力智库探访迈威通信
“我们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重点布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方向,成就了我们园区开发运营两大聚焦行业之一,同时也注定了我们的企业绝大部具备创新技术优势和高成长性。”史文明补充道。
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的新烽光电,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新烽光电提供的水联网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的智慧水务、海绵城市建设、智慧排水、黑臭水体治理监测、智慧供水等多个城市水系统信息化领域,其前提就是自主研发光电信息化传感器,安装于需要检测水数据的地方。
算力智库探访新烽光电
据悉,武汉光谷是中国光通信领域最强的科研基地,每天申请的专利数高达70项,其光纤光缆市场占有率达到中国的66%、全球的25%。比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更为底层的光电子信息,其知名度远不及风口上的诸多概念,但其在万物智联时代,重要性将与日俱增。
而在生命科技领域,不管是园区还是入驻的企业同样普遍保持了“低调”,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
“光谷生物城是全国排名前三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我们开发运营了生物医药加速器项目,一开始就邀请了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设立在我们的园区内,另外区域内还有多个专业产业服务平台,对产业的集聚和培育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史文明说道。
算力智库探访呵尔医疗(左三为呵尔医疗创始人任大龙)
呵尔医疗,专注于宫颈癌和乳腺癌等肿瘤早期诊断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普健生物,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能够作为第三方技术服务商接触到多家国际药企“生物药”的研发,成为化学药向生物药转型路上的“幕后英雄”;诞生于东湖高新集团旗下园区光谷生物医药加速器的明德生物,专业提供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已于去年上市……
算力智库探访普健生物
(左为普健生物副总经理鲁亮,右为生产部总经理万定一)
2
产业投资人模式:未来,产业投资利润大幅提高
不光东湖高新的核心产业低调,连东湖高新自身也相当低调。从国内高科技园区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来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分为三个阶段:1.0阶段的房地产开发模式,2.0阶段的产业服务模式,3.0阶段的产业投资人模式。网上鲜有曝光的东湖高新集团,往往被误解还停留在1.0阶段。
据算力智库了解,东湖高新集团其实已在2.0阶段深耕多年,3.0阶段也初有布局。
在2.0阶段的产业服务模式层面,史文明认为,有了好的硬件、好的企业之后,企业与企业之间整个生态系统很重要。“我们目前正在开发运营的园区共有企业1000余家,90%以上聚焦在智能制造和生命科技这两个行业,意味着他们可以自成市场供需关系。像去年一年,经我们牵头撮合而形成的市场供需关系有20多对。”
据史文明介绍,东湖高新集团专门成立了运营公司,创新“e+”产业运营服务体系,搭建集资产运营、产业研究、产业投资、产业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团队,不仅提供政策、人才、知识产权、法务、企业管理咨询等基础服务,还以产业链为核心,向前挖掘科研链,向后延伸资本链,在服务园区企业的同时指引产业聚集方向、促进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虽然,就当下的收入结构、利润结构而言,东湖高新集团基本还处于园区2.0阶段,但对于3.0的产业投资人模式,史文明寄予厚望。
据算力智库访谈获悉,东湖高新集团在2017年开始在运营公司旗下设立了两只基金,其中一只与国内投资机构硅谷天堂联手,基金规模1.2亿;另一只与华工创投合作,基金规模5亿元,并且引入省及市政府的引导性基金,优先投资于东湖高新集团园区的企业,准备进入园区的企业,以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行业的优质企业等。
“东湖高新集团的财务报表里面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园区开发的利润,而不是产业投资的利润。因为我们产业投资才做了两三年,产业投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投进去的企业是需要有周期的。另外,我们的产业投资是有‘根’的,通过品质园区集聚品质企业,通过对于品质企业的长期服务对其进行培育,在双方认为合适的时机进行股权投资,并且长期通过‘产业链、科研链、资本链’的整合对投资企业进行投后赋能。”史文明表示。
事实上,这种产业投资人模式已经被业界初步验证。
目前,在国内各大高新产业园区上市公司中,股权投资额占总资产比例最高的“龙头”当属张江高科,达到17.65%。在2018年,张江高科因股权投资而带来的利润,已占总利润的46.9%。
同样看中产业投资人丰厚收益的高科技园区运营商,还有市北高新。近日,市北高新发公告称,拟出资人民币2亿元参与设立市北高新大数据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募集,每期5亿元人民币。
可以预见的是,当高科技园区运营商进阶到3.0阶段,熟稔产业本身的园区将全面投资人化。
“未来,我们希望是,园区开发和产业投资两边的利润能够发生结构性的调整,产业投资的利润将大幅提高。”史文明指出。
文章所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敬请注意投资风险
往期精彩报道
80后掌门人珠宝转行做军工,科创板助力国防信息化大浪淘沙
arm断供华为,被捏住软肋的“中国芯”能否靠科创板逆袭?
拿什么来爱你?上市园区概念股的科创板盛宴还能唱多久?
明天开市!这些科创板公司刚刚披露上半年业绩,净利翻番不罕见!
libra要凉?国会叫停!退烧后理性的样子才能触达价值核心
成立七年,仍亏损!ai教育第一股流利说,流年顺乎?
曾因团贷网差点破产,如今赶上垃圾分类风口,这家“小黄狗”有的聊
雨季被淹?这套物联网+水联网解决方案,为城市水务做个“核磁共振”|东湖高新探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