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月开始,上海实施了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条例,据说在2020年,还会在多地推行垃圾分类,可谓是愁煞众人,垃圾分类虽然有点难,可是从长远角度来说,对于环境保护无疑是有益处的,2019垃圾创业正在涌现诸多机遇,或许就是你的一次创业机遇。
2019垃圾创业,或许是你的一次机遇:
新职业“垃圾代扔”上线
当许多人还没弄清“自己是什么垃圾”的时候,就已经被互联网公司给盯上了。
垃圾分类政策一实行,上海本土企业饿了么就及时推出了跑腿服务,那就是代扔垃圾,用户可以通过饿了么app点击跑腿服务,即可看到“代扔垃圾”的选项。饿了么表示推出这项业务,主要是为了方便,定时定点之后扔垃圾不方便的市民。
饿了么在其官方微博的海报上特意用下划线注明了“垃圾已分类”,骑手手中拎着的垃圾袋上也写着“干垃圾”和“湿垃圾”。由此可见,对于这项服务,客户还是需要自行对垃圾进行分类。
支付宝也在上海地区推出了小程序“易代扔”,网上预约,上门回收,仅限于可回收物,按重量计算,可获得相应的蚂蚁森林能量。
圾分类催生的全新职业代扔垃圾,可以说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
在上海的一些小区里则出现了提供“代扔垃圾”的服务,市民在出门前将打好包的垃圾放在家门口,每天上午定时都会有专人负责拿走,每次服务支付1元人民币的费用。
反向推动消费产业新增长
一个政策的加持会带来一次产业链的重构,虽然“互联网+垃圾回收”创业不易,却在无意之中带来了其他消费产业的增长机遇。
上海就将目光投向了厨余垃圾的上游——菜市场。
上海上线了两千多家社区智慧微菜场,可供应120万户居民各类主副食品。所谓的“微菜场”,其实类似快递自提柜,用户网上下单,小区提货。
微菜场提供的菜品绝大部分都已做过垃圾减量处理,蔬菜基本做到精包装,简单清洗即可下锅,玉米没有皮和须,金针菇也剪了根,鲜杀活鱼去鳞去内脏……这样减少了20%以上的湿垃圾。在源头分拣分级、清洗包装,垃圾直接供应给下游的养殖类、畜牧类企业,形成产业链闭环,多方共赢。
上海是生鲜电商、新菜场等业态扎堆混战之地,微菜场的兴起,即使没有政府真金白银的补贴,无形之中也已增肥了这方面的创业土壤。
垃圾分类,就是环保事业,对于创业者来说,或许也是一次创业风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垃圾分类会在更多城市推行,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相关业务的需求肯定也是不断增加的,此时选择进驻垃圾分类市场找寻机遇,无疑是占据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