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
优良的早熟品种包括嘎拉和藤牧1号等;优良的中熟品种有华冠、金冠、蛇果等;优良的晚熟品种包括新乔纳金、王林、国光和富士等。
二、土壤和树体管理
(一)施肥灌水
1.施肥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施加基肥主要是农家肥,如粪肥、绿肥、堆肥、厩肥、饼肥、秸秆、杂草等;追肥时应以化肥为主,如硝铵、尿素、硫铵、硫酸钾以及过磷酸钙等。
施基肥时期大约在早熟品种采收后,中晚熟品种采收前最佳。
追肥时期主要为:花前肥,在春季果树萌芽前后(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进行;花后肥,开花后差不多2周时(5月中下旬)进行;催果肥,主要是花芽分化期以及果实迅速膨大时(约为6月份)施用;生长后期追肥,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份进行,目的在于解决大量结果造成树体营养亏损,满足后期花芽分化需要,提高树体贮藏营养的水平。
施肥量:以一斤果一斤肥为佳。
施肥方法:有土壤施肥、叶面施肥和树体注射施肥等。其中,土壤施肥是主要方式。进行土壤施肥时需要根据果树根系分布的特点,把肥料施加在树冠外缘附近,以20~30厘米深度为宜。
2.灌水灌水时期:花前水,芽萌动至开花前进行,以早为佳;花后水,在花后半个月至生理落果前进行;膨果水,即6月下旬至8月份,此期正值苹果的果实膨大期,需水量比较多;采收前后到土壤冻结前进行灌水,与果园深翻改土和秋施基肥相结合进行灌水。
灌水方式: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即地面灌溉、喷灌和定位灌溉。地面灌溉,一般只需要很少的灌溉设施,成本低,是我国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灌溉方式;喷灌,亦称人工降雨;定位灌溉,有3种形式,即滴灌、微量喷灌和地下渗灌。定位灌溉比喷灌更节省水,可以保证一定体积的土壤含有较高的湿度,有利于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还具有需要水压低和进行加肥灌溉等优点。
(二)整形修剪
苹果树的主要树形分为纺锤形以及主干疏层形。为介绍苹果树的整形修剪技术要点,以下以主干疏层形为例。
1.幼树期修剪幼树期是指从定植到结果前,一般为1~5年生树。此期修剪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结构合理的骨干枝,为提早成花结果和早期丰产创造条件。修剪的任务有:对骨干枝即主枝延长枝以及中干的延长枝短截,其他的枝条轻剪慢放,尽可能快地增加树枝量,尽早完成树形骨架,为结果作基础。
2.初结果期树修剪初结果期是指果树刚开始结果到进入盛果期,一般为5~10年生树。此期修剪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培养骨干枝,调整改造辅养枝和结果枝,使树体及早进入盛果期。修剪的目的是选出上层主枝以及各层主枝上面的侧枝,平衡树势,强枝重剪,多留花芽;弱枝轻剪,少留花芽。对过密的辅养枝可疏除,大部分可通过回缩逐步改造成枝组。在主侧枝的背上可培养小型枝组,在主侧枝的两侧和背后可培养大、中型枝组,使大、中、小型枝组在主侧枝上面均匀地分布。
3.盛果期树修剪此期为苹果大量结果而产量为最高的时期,一般为10~30年。修剪的目的是防止大小年现象出现,维持生长和结果的平衡,延长丰产、稳产的时间。其任务是保证骨干枝的结构,不断更新枝组,改善光照,逐步落头,打开天窗。
4.衰老期树修剪此期苹果树产量逐年降低,一般为30年以后。此期修剪的主要目的是更新结果枝组和骨干枝,帮助树体复壮,保证产量稳定。修剪时利用局部生长的徒长枝培育枝组和骨干枝。
重回缩骨干,对树冠进行培养更新。
(三)提高果实品质
通过果树的花果管理,提高坐果率,控制结果数量,减少采前落果(中早熟品种),进而提高果实的品质,增加产量。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果园放蜂等措施可提高坐果率。对开花多、坐果量大的树适时进行疏花疏果,是提高果实品质和预防大小年的重要措施。采取果实的一些综合技术措施,如摘叶、套袋、转果、树下铺反光膜等,可以降低病虫害以及农药污染,从而显著提高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生产绿色食品。为提高套袋效果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选择袋型目前用于生产的有纸袋和塑膜袋两种,纸袋又包括单层纸袋以及双层纸袋(日本小林袋、台湾佳田袋等)。从使用效果看,以套双层纸袋者外观品质最好,果面光洁,色泽鲜艳;单层纸袋和塑膜袋稍差,主要是色泽偏暗;套塑膜袋的阳面和外围果日灼几率偏高。
2.套袋和除袋的时间套袋的最佳时间是落花后的30~45天(5月中下旬到6月中上旬)。除袋时间,中晚熟品种应在采收前20天左右(8月下旬至9月上旬),晚熟品种在采收前30天左右(9月底至10月上旬)为宜。除袋时,双层袋应先除外袋,3~5天后再除去内袋。除袋最好选择阴天,晴天的中午前先把树冠东、北两侧以及内膛的果袋摘除,下午的时候去摘掉树冠西、南和外围的果袋。
目的在于尽量缩小果实表面的温度差异、减少日灼伤害。
3.套袋前管理一是严格疏花疏果,否则留果太多,果实变小,留果质量不好,果形不正或者果实比较小,都容易影响套袋的效果。二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防止病虫进袋中造成危害,近年发现粉蚜、康氏粉蚧、黑点病等对套袋果的危害有加重的趋势,在套袋前必须有针对性地喷一次杀虫、杀菌剂,时间不能超过7天,否则要重新喷药后再进行套袋。
4.摘叶、转果以及在树下铺反光膜摘叶主要摘除严重影响果实获取光照的叶片以及枝梢。富士系品种在除袋后于9月底至10月上旬摘叶,摘叶量控制在总量30%。转果是促进果实阴、阳面均匀着色的一项技术措施。除袋后经5~6个晴天,果实阳面即着色鲜艳,就应及时转果。转果的时候,用左手夹住果梗的基部,右手抓住果实把阴面转到阳面,帮助其着色,如果转动的果实缺乏依托,可用透明胶布加以牵引固定,保持到适期采收。树下铺设银色反光膜是提高全红果率的一项技术措施。通过反射光使树冠中、下部果实特别是果实萼洼处受光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