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情况看,危害较为严重的有番鸭“花肝病”、番鸭细小病毒病、鸭病毒性肝炎,相对较为少见的是鸭瘟,但在个别鸭场发生后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仍需认真做好本病的防疫工作;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鸭疫里默杆菌病、鸭出血性败血症,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鸭疫里默杆菌病,在不同鸭场普遍存在,并常常和大肠杆菌病、鸭流感、花肝病等混合感染,曲霉菌病也时有发生。
寄生虫病较少有对鸭群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例和报道,但因鸭特有的饲养方式,鸭体内和体外寄生虫的带虫极为普遍,会影响到鸭只的正常生长;另外有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如维生素、钙、磷等缺乏症,霉菌毒素、肉霉梭菌毒素中毒等;此外,外伤、肿瘤、脱羽、光过敏、产蛋疲劳症等杂症亦有发生。当前鸭病流行呈以下特点。
禽流感病毒种类多,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性质,至少存在144种亚型。研究表明,作为禽流感病毒的贮存宿主,水禽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种类的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引起不同品种和日龄鸭发病,发病类型复杂。由于鸭群存在一定滴度免疫抗体,疫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变呈现非典型化。
尽管采取了强制免疫措施,但免疫防控只能减少临床发病、死亡和病毒的污染程度,并不能消除病毒,因此免疫选择可能加快病毒的变异。我国水禽分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血凝素基因以2.3.2分支为主,该亚型存在变异毒株,可以分为3个亚分支。对于快速型肉鸭,由于养殖密度大,加上雏鸭免疫窗口期存在,发病风险增加。据报道,h9亚型禽流感病毒也可引起雏鸭发病,需要引起重视。
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和密度提高,病原容易在养殖场持续存在,群体的增多使病原在鸭群中传播频繁、流行迅速,病原血清型持续增加。如引起发病的致病性鸭大肠杆菌血清型不断增多,水禽呼肠孤病毒除了引起番鸭“白点病”的经典型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外,近年来出现了新型呼肠孤病毒。
这种新型病毒宿主范围广,可以感染番鸭、鸭、鹅等多种水禽,可引起雏番鸭和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和鸭脾坏死症等。养殖场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普遍存在,疫病的临床病型出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杆菌、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感染鸭,均可出现浆膜炎,鸭大肠杆菌和鸭疫里默杆菌混合感染的比例高达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