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钓友在抛竿后漂子尚未稳定时,看见漂稍有动作就会急忙抬竿,但实际上漂动不是鱼咬钩造成的而是饵团沉底的反应。使用双钩垂钓时,两钩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当下面的饵团着底时水面的漂子会有一个停顿;当第二个饵团着底时漂子还会有反应,有人称之为“第二次沉底”,这时如果错误的认为是鱼在咬钩,匆忙抬竿当然不会有鱼。
当浮漂稳定之后如果浮漂再有动作,那是鱼在触动饵团。不过这时浮漂的动静包含的信息是多样的,主要是反映鱼本身的状态。鱼的种类不同,进食会有不同的表现;鱼进食又受到多种不同条件的影响,如水温的变化、溶氧情况,还有各养殖塘的喂养方法不同等。任何一种变化都会影响鱼儿摄食,所以在漂态上就有不同的反应。
常钓的淡水鱼会有以下几种漂相:
鲤鱼咬钩大多数为“黑漂”,即浮漂下沉。
鲫鱼咬钩是向上顶漂,有人说鲫鱼是撅着尾巴游,咬钩就抬头,所以漂子就会向上移动。
鲢鳙摄食是张着嘴吸饵边的残渣,浮漂的表现为上下在1目间跳动,有的情况例如如钩子被他吸入嘴中,也会出现“黑漂”。
草鱼咬钩和水温有密切联系,夏季草鱼咬钩很猛,大多情况下吃饵后就会逃跑;如若水温低,漂相就大不相同,它咬钩很轻,漂子轻微晃动,有时浮漂会缓慢地移动,甚至停在那里不动,这些漂相很难判断是草鱼咬钩。总之了解一些所钓对象鱼的习性,对准确判断浮漂的表现是有帮助的。
外部情况的变化,对鱼儿摄食的影响非常大。如众人所知的水温高时鱼儿咬钩狠,水温低时鱼咬钩轻慢,大家称之为“绵口”。水中溶氧不足时鱼儿也是懒洋洋地不爱进食,勉强咬钩没有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浮漂的表现与夏钓相差甚远。
鱼儿本来是怕惊扰的,可有些养鱼的地方在投喂饲料时连敲带喊,鱼儿不仅不害怕,反而将这当成“开饭”的信号。在这些地方垂钓,如赶在喂料时漂相就会完全异于平常,只要投下钩饵,它们会毫无顾忌地前来追咬,漂子会迅速地沉入水下,不论什么鱼都会出现抢食的情况。有时虽是同一种鱼,可能在不同地区咬钩后漂相却不相同。所以说水的温度、溶氧以及地区的不同,鱼儿咬钩时浮漂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看漂是垂钓时很重要的环节,既要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出钓时多观察多思考,积累经验。在这里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些情况,望钓友在垂钓时得到经验,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