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入夏病毒病高峰来了,这么治?教你这几招

2019/5/9 10:32:43发布63次查看
病毒病一直是蔬菜上的高发毁灭性病害。近年来,病毒病进入高发期,显现出“全年发生、种类更多、为害更重”的特性。据调查,往年越冬早春茬是病毒病发生较少的茬口,但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深冬到早春季节,病毒病发生依然严重,甚至不少早春茬蔬菜因此拔园,这在往年是从未有过的。同时,蔬菜上病毒病种类也日渐增多,近十年番茄病毒病以黄化卷叶病毒和褪绿病毒为主,少见其他种类,但今年西红柿上蕨叶病毒、芽枯病毒、条斑病毒等新类型层出不穷,且果实部位表现症状,为害更重。番茄常发病毒病近年来,山东地区番茄病毒病发生的主要有两种:
一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该病在2009年山东寿光以及多个主要番茄种植区发生,以越夏茬和秋延迟茬口受害严重,植株主要表现生长点附近叶片黄化、扭曲生长,叶片变平、硬化和黄化症状,出现菜农常说的“平顶生长”状态,所以又称为“黄化曲叶病毒病”。植株受害后,生长速度减缓甚至生长停滞,植株在田间表现严重矮化,植株开花结果异常,或坐果后果实生长速度慢,发病速度相对较快,幼苗定植后至开花前和开花后至三穗果后是其主要发病时期。烟粉虱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虫体获毒后可终身带毒,成虫一般附着在叶背取食和传播病害。
二是番茄褪绿病毒病
番茄褪绿病毒,多在开花后开始显症,主要表现症状为上部3、4片叶出现黄化,其中顶叶呈鲜黄色,从第2片叶开始呈斑驳黄化,越往下斑驳症状越明显,同时叶片变厚,但小叶症状不明显,植株长势受影响但并不是停止生长。番茄褪绿病毒最大的好处是,减产但不绝产,一般只是影响2-3穗果实的生长,随着气温降低以及对植株长势的调控,还有恢复正常的可能性。烟粉虱是褪绿病毒病传播的唯一媒介,而高温、干旱有利于烟粉虱的迁飞和传播,同时也有利于病毒的增殖和症状表现,因此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病毒病容易发生。
除此之外,番茄条斑病毒病、番茄斑萎病毒病等也常在番茄上出现,要注意区别防治。
细胞内寄生 现有药剂“无能为力”我们都知道,病毒结构极其简单,且为细胞内寄生,常规药剂是很难直接消灭病毒。就如病毒性感冒一样,我们吃的消炎药,并不是消灭病毒的,而是抑制由细菌等造成的并发感染。至于病毒,主要是通过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消灭的。植物病毒同样如此,当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病毒病防治药剂,并不是以杀灭病毒起效,而是通过补充营养等手段,提高抗病性,增强蔬菜长势,从而减轻病毒病症状,减轻损失,是不能从根本上消灭病毒的。
病毒病具有隐症、显症两种状态,病毒完成侵染后,可能终生带毒,但并不发病,是为“隐症”状态。而在特定条件下,病毒病表现出黄叶、干枯、条斑等外部症状时,为“显症”状态。病毒从“隐症”转入“显症”很容易,在高温干燥,特别是干燥条件下,病毒病很容易转为显症状态。但病毒想要从显症状态转入隐症状态,难度却非常大,带果营养匮乏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实现。
选好抗病品种 注重苗期管理选择抗病毒品种,是预防病毒病最重要的措施,也得到了菜农的广泛认可,在菜农夺高效过程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抗病毒品种大多是专性的,如抗ty病毒病的品种就只抗西红柿ty病毒,不一定抗其他病毒。而病毒病是不断变异的,2009年西红柿上ty病毒病暴发,2013年西红柿褪绿病毒又开始暴发。菜农可根据当地病毒病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
有一些选择抗病毒品种的菜农发现,西红柿定植后还是发生了病毒病,这与品种对不同病毒的抗性有很大关系。而且现在市面上推广的品种仅仅是抗病毒或者耐病毒品种,其抗病性有高有低。即使是高抗品种,也并不是说其感染病毒后就绝对不发病了,尤其是在苗期和结果盛期,植株长势弱,抗病性受到影响,此时感染病毒后仍可能出现病毒病的症状。
这里要给咱菜农提个醒,不要以为用了抗病毒品种就不用预防病毒病了。苗子定植前,棚室内要注意熏棚,杀灭棚内的害虫和卵,并设置好防虫网,隔离棚室内外;苗子定植后,要注意肥水管理,促进秧苗健壮,提高抗病性。若植株较弱,可去掉植株的第一穗花,先培育壮棵。
除草灭虫 切断病毒传播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如蚜虫、粉虱等,是病毒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特别是蚜虫,可以说是病毒病传播的“大师”,可以传播绝大多数种类的病毒。据调查,在全世界发生的植物病毒病中,30%以上都是由蚜虫传播的。病毒病预防,要从全程预防虫害做起:
首先,做好种子处理,利用磷酸三钠浸种消毒,并要做好黄瓜育苗场所的消毒灭虫工作,进行全程无虫栽培,确保苗期种苗不带毒。
其次,在苗子移栽进入大棚前,要注意利用高温闷棚等措施,将棚内害虫全部杀灭。大棚周围的杂草、蔬菜等都要清理干净,并铺设防草布,避免棚室周围杂草、蔬菜成为害虫迁飞的中转站。
再次,大棚前脸通风口、门口等处,则要提前安装好60目以上的防虫网,避免蚜虫、粉虱等进入棚内。
此外,大棚内部设置黄色粘虫板,不但可以粘杀害虫,还可提供棚内虫害发生情况的预警,做好进一步防治措施。
病毒病防治策略向纵深发展
选择抗病毒品种是当前最佳的防治方法,病毒病高发地区应该优先选择抗病品种,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在病毒病防治方面,病毒病防治药剂开始向纵深发展,从单纯的叶面喷施型,向冲施、喷施并重发展。冲施型产品,包括生物菌剂、甲壳素等,通过提高根系活性,促进根系发展,增加营养供应,从而提高植株抗性,减轻病毒病发生;喷施型产品,则通过补充营养、减少害虫,从而养护叶片,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减少病毒发生。总之,抗病毒的产品千千万,归根结底还要关注蔬菜自身抗性,在尽量选择抗病毒品种的基础上,从养根护叶育壮棵入手,才能防好病毒。
首先,养好根,补足营养,是提高抗性的基础。
根系是植物获取水分和养分的器官,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根系好坏,对于病毒病发生轻重有很大影响。根系好,长势旺,养分供应充足,植株抗逆性强,则病毒发生少。菜农的很多种植实践证明,养好根的小黄瓜得病明显减少。深翻土壤30厘米以上,用腐熟好的粪肥,用好喷灌设施,减少对土壤通透性的破坏,打好根系扩展的基础。穴施激抗菌968壮苗棵不死、肥田生等生物菌肥,定植后连续使用激抗菌968苗期冲施肥、归源一号自制生物菌剂以及甲壳素、海藻酸、腐植酸等功能性肥料,对于提高土壤活性、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养分吸收能力等,可明显减少病毒病发生。追肥则应以生物菌剂为基础,根据生长时期、蔬菜品种等,灵活搭配蔬菜生长所需。
到了膨果阶段,植株营养缺乏,是病毒病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在做好苗期培育健壮植株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植株的营养补充。首先,做好营养元素的均衡补充。除氮磷钾外,坐果后提前冲施钙肥,能够大大提高植株抗逆性,增加果皮厚度,提高产量和品质。建议菜农在苗期和膨果初期,分别冲施石原金牛悬浮钙1升,效果明显。其次,做好叶面肥的补充。直接通过叶片补充有机营养,提升作物抗逆性,是非常有效的。氨基酸、核苷酸是蔬菜生长的“高级营养品”,通过叶片直接补充,可以大大减轻叶片营养负担,提高叶片功能;葡萄糖等则可直接补充有机营养,每桶水中加入50-80克即可。此外,几丁聚糖、海藻酸等有机功能性肥料,对于提高抗逆性效果突出。建议菜农每7-10天喷洒一次叶面肥,可用石原金牛悬浮钙1000倍、沃家福海藻酸700倍、核苷酸1500倍、阿泰灵免疫蛋白1000倍、葡萄糖300倍等,可有效补充叶片营养,提高抗逆性,尤其是坐果较多的植株,效果更好。
其次,提高棚内湿度。
病毒病在干旱、高温条件下易发生,尤其是空气相对湿度对病毒病发生影响很大。据寿光市农业局试验,在棚内湿度超过70%时,即使棚内温度很高,病毒病也基本不发生。但棚内湿度低于30%时,即使是抗病毒品种也大量发病。因此,预防病毒病时,菜农要特别注意提高棚内湿度。菜农可提前一个月左右,在棚内播种玉米等遮荫作物,或者在立柱上点播丝瓜、苦瓜等藤蔓作物,起到遮荫降温增湿的作用。或者在棚内直接安装雾化降温设施,在中午前后喷水,降温增湿,对减轻病毒病发生效果立竿见影。
用好生物农药 提早预防病毒病病毒病作为世界性的难题,不管是动物病毒还是植物病毒,都没有特效药。病毒病发生后,目前较为有效的措施是通过养护叶片、根系,增强植株长势,提高蔬菜自身抗性,并调控环境条件,最好的结果就是使病毒病从显症状态进入隐症状态,减轻病毒病的为害。
病毒病的防治药剂中,以部分植物源农药效果较好,如苦参碱、蛇床子素等,既可以有效防治蚜虫、粉虱等传毒害虫,减少病毒病传播,又能直接抑制病毒病增殖,减轻病毒病为害,是当前防治病毒病使用的主要药剂。
除植物源农药外,很多生物农药也是病毒病防治中必不可少的药剂,如核苷酸、甘氨酸、脂肪酸、菇类蛋白、氨基寡糖素等,既可以补充叶片养分,诱导植株提高抗性,又可以在叶片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病毒病传播的几率。
部分抗生素对病毒病有一定效果,如宁南霉素、嘧肽霉素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病增殖。
病毒病发生后,从上面的三类药剂中任选其一,配合海力佳、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含锌铁的叶面肥,养护为主,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为辅,对病毒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来源丨北方蔬菜报官微(bfsc2014)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