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台湾资深花艺教授来洛,观赏牡丹后说……让人惊嘘

2019/5/2 19:15:08发布56次查看
洛城四月艳阳日,
梅兰竹菊待君植。
一花一器春不尽,
恰是牡丹正当时。
在第37届牡丹花会开启后,洛阳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全国各地的贵客,近日,中华花艺资深教授李丽淑女士也受邀来到了洛阳,在博物馆举办名为《中华花艺的历史渊源与演进》的主题讲座,让洛阳民众也深深感受到了花道文化带来的魅力。
插花是一门古老的生活艺术。从最初的摘花、赏花一直发展到现如今的插花。这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审美呈现。花道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晶。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而洛阳这座九朝古都的现代化都市也有浓厚的人文历史,当雅致的插花艺术遇到深沉历史的洛阳,又能否碰撞出不一样的艺术火花呢?
在4月13日下午,这场文化艺术的碰撞在洛阳市博物馆的学术报告厅展开。台湾著名中华花艺资深教授李丽淑老师在此为洛阳百余名插花艺术爱好者讲述了《中华花艺的历史渊源与演进》。
李丽淑教授研习花艺40年,从事花艺教学30载。上世纪80年代李丽淑教授邂逅中华花艺,就被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深深吸引,从此坚持只创作中华花艺。信仰佛教的她也会把自己的不同艺术理解体现在插花作品中。而有着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就坐落于洛阳市,这座古寺有着1900多年的历史,李丽淑教授此行还专程前往去参拜并献上佛前供花。
李丽淑教授讲到中国插花不是简单地将花材结合、造型,而是以形传神、以景融情,插花的容器也灵活多变,有盘、瓶、碗、缸、筒、篮等六大容器,可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所想传达的理念,贴合意境选用。而选用容器的材质、大小,在传统插花中也很有讲究,以瓶为例,《花瓶谱》中有载:“冬春宜用铜瓶,夏秋宜用瓷瓶,书室宜小瓶。”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门艺术,插花极富自然之美,不同于西方插花的色彩浓郁,中国插花偏于淡雅,更重意境美。东方插花相比于西洋式插花,更注重线条的灵动与造型的多变,讲究自然美感。虽然插花作品由人进行艺术加工而成,但仍要保留其天然感。不求对称平衡,但要天人平衡。
李丽淑教授旁征博引,生动讲述了中华花艺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中国花艺起源于魏晋时期的佛教供花,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而日本花道则是在隋唐时期由中国传入的。李丽淑历数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的花艺传承,从历史记载、古诗词、散文、壁画、书画等作品中寻找依据,生动地展示了不同时期花艺的风格,以及其背后蕴含的理念和为人处世的哲学。
讲座中,李丽淑教授的不少学生来到现场聆听。讲座之后,李丽淑带领学生们进行现场插花艺术展示。这些学生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在专注自己事业的同时,也致力于中华花艺的传承和发展。
李丽淑教授的学生现场表演插花艺术
据李丽淑介绍,中华花艺在台湾已经推广了30年,前20年都是在做复古和还原历史中的中华花艺。中华花艺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哲学观念,也在这些复古和还原过程中展现出来。中华花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阴阳思想、和谐理念、舍得哲学是西洋花艺所不俱备的。中华花艺需要传承,需要创新,需要弘扬,需要与生活与未来融和。
嘉宾们争相观赏插花的艺术
在讲座结束后,李丽淑教授也接受了凤凰网房产·洛阳站的独家采访,著名电台主持人刘畅问道李教授到访洛阳,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事情,李教授表示:到访洛阳的这些天里,参观了壮观的龙门石窟,也参加了白马寺的佛前献花,以及在洛阳看到了色彩缤纷的牡丹花,都给自己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记忆,希望以后可以经常来洛阳参观。
李丽淑教授接受【凰家对话】栏目的独家采访
李丽淑是中华花艺资深教授, 研习花艺40余年,从事花艺教学30余年,指导两百多位学生取得中华花艺教授资格。虽然她也是日本京都池坊华道正教授一级、美国花艺设计学院资深教授,但她对中华花艺、诗词美学和东方的宇宙自然观念用情更深。近年来,她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华花艺,为弘扬中国传统花艺文化不懈努力,志在将中华花艺之美推广于国际。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