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多方位分析"鱼病不好治"的人为因素!

2019/4/14 7:55:17发布61次查看
随着水产养殖的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水产养殖中病害常有发生。鱼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养殖品种的品质,还制约了养殖的产量和效益。
在防治鱼病过程中经常遇到看似一种“简单”的病症,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发现哪怕穷尽了各种办法,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和时间及精力,却还是总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当然,有些鱼病本身顽固当然不好治愈,但有一些鱼病造成久治不愈多是人为因素促成,须加以重视和克服。
一、鱼病的误判比如引起烂鳃病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四类:
1、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如指环虫,车轮虫,杯体虫等)。
2、细菌性烂鳃。
3、其他疾病继发感染引起的烂鳃症状(如肠炎病、营养不良引起的烂鳃)。
4、其他其它因素引起的烂鳃症状(如水质恶化引起的烂鳃)等。
(细菌性烂鳃病)
(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
如果不能对病因做出准确的判断,仅凭病鱼鳃部表现出的腐烂症状就简单诊断为细菌性烂鳃,有可能就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是鱼病久治不愈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二、病情主次不分现在的很多种疾病,单一病症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几种病症混杂在一起,但一般都是以一种或两种疾病为主,其他表现出来的疾病症状大多都是因为主要疾病的继发感染引起的,比如指环虫病、锚头鳋病往往伴随着细菌性烂鳃病,草鱼“三病”往往同时发生等。
如果治疗的先后顺序,侧重点产生偏颇,都会造成疾病的蔓延。多表现在一用药死亡量就下降,药一停死亡量就上升,反反复复,疾病总是难见好转。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分清主次,先治疗主要疾病,后治疗次要疾病,对其中比较严重的疾病得到基本控制后,再针对其余的鱼病用药。
三、 药物选择不当当前市场上鱼用药物种类繁多,仅就治疗细菌性烂鳃病为例,就有氯制剂、二氯制剂、三氯制剂、二氧化氯、季铵盐类等等。
各个厂家生产的药物品种就更是五花八门。厂家往往给新药冠上一种神乎其神的名字,标签上介绍应用范围特别广,效果特别好,几乎包治百病。
有些所谓的新特药仅仅是换了个名字,药物成分还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建议最好选择自己熟悉和对药物成分了解的药物;对于比较新颖的养殖品种的用药或者自己不了解的新特药,多向有关人员询问,必要的情况下可先实验性治疗进行尝试。
四、用药疗程不够用药疗程不够,容易造成致病菌得不到彻底的杀灭,会反复感染鱼体,最终产生耐药性。
很多疾病从用药治疗到治愈都有一个过程,一般都需要一个疗程或更长一段时间的连续用药。
如果在病情稍有稳定后就停止用药是不能保证病不反复的,因此,用药后发现死鱼减少或停止,还应该继续用药以确保疗效,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在含有较低药物浓度的机体内顽强生长、繁殖,逐步产生耐药性,甚至发生变异。
五、抗药性的影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或高剂量施药治疗鱼病,病原体容易产生耐药性,哪怕是特效药亦如此。
平常在用药时,有些人的药物剂量往往超出正常的一半及以上,导致鱼类的抗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
长期使用一种药物防治鱼病开始效果会很好,但是时间长了以后药效往往会减弱,这是因为病原体对药物产生了抵抗力,即耐药性。
总之,水产养殖重在“防患未然”而不是“亡羊补牢”。病害防治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