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2014年小米出货6100万台手机,2015年为7000万台,依然是国内第一。但之后,华为的崛起速度更快。而小米也成功实现逆转,在全球跌出前五后,现在稳定在全球第四。可以说,小米和华为,都实现了对自身的超越。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今年1月这张表。
当然,这张表的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但却可以作为参考,就是1月来说,对于小米依然是比较艰难的。小米今年的真正发力,是从1月发布红米note 7开始的,雷军的一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确实有效果。在此后,红米note 7手机成功成为爆款,现在已出货400万台以上。
上一次千元机有这样大的动静的,还是荣耀8x,只不过一代新人换旧人。而且,红米也在不断发力,红米7、红米note 7、红米note 7 pro之外,还有一款骁龙855产品,这个就威力更大了。
最近余承东表示要把荣耀做成国内第二,也表明了力挺荣耀的决心,可以说双方的激战还在后头。
但另一方面,在红米发力支援了小米份额后,小米销售额也将快速增加。而现在的情况是,小米是全球出货,因为从工厂里出来的手机包裹,就是发往世界各地的,同一个生产线,不同的文字,不同的电源插头,不同的市场。因此,仅讨论国内份额,实际意义已不大。
从全球来看,小米依然是第四名,并且在今年第一季度有望保持第四,因为oppo的表现如论如何难称理想。而坦率的说,回到第一这个假设,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不现实的。但同时,小米确实成长了。
比较可能的情况是,小米在国内进入前四或者前三,而在国际上保持稳固前四,这一成绩已经是相当理想的了,因为在国际上超过三星、华为、苹果难度还很大。
但另一方面,小米比以往更强,因为其不仅有手机业务,也有快速发展的lot业务,而在这方面,甚至华为都不能比肩。
去年小米之家开设了更多分店,从281个到586个,吸引更多客流,而用户也可以在其中找到3999元的笔记本,999元的电视,还有各种超值数码产品。2018年lot总营收438亿元,在17490亿元的总营收中占比不小,还在增长。
2018年,小米调整后净利润为86亿元,还远不能称为穷,甚至很多互联网公司还在烧钱。而当小米在武汉的总部建立起来之后,估计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自己少赚,员工更辛苦,换来的是更低的单品利润,更强的竞争力。这是一种策略,谈不上高尚或者崇高,但是个不错的商业策略,并且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这就可以了。
所以,回到开始的话题,小米手机是否国内第一已不重要,全球份额更具参考性。而小米也不再仅是手机业务,多种业务的综合成绩,才能评定小米的竞争力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