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墙体水泥砂浆抹面技术要求:
墙面基层表面应清理平整、坚实、无浮灰并充分湿润。水泥砂浆防水层的深度宜为15-22mm,施工时分层铺抹,水泥浆每层厚度宜为2mm,水泥砂浆每层厚度宜为5-10mm。第二层的铺设必须待基层砂浆初凝之后进行。抹铺时需压实收光。
(2)防水层砂浆的配合比基层1:2.5-1:3、面层1:2为宜。清理基层:扩缝或扩洞,将缝凿成v字形,表面刮平,两侧或四周接口处压实。
(3)涂料防水的技术要求:
基面要求清洁、无浮浆、无水渍。
涂料的配合比、制备和施工必须严格按各类涂料要求进行。
涂粉料选择:使用油溶性或非湿固性材料,基面应保持干燥,其含水率<8%。在潮湿基面上施工应选择湿固性涂料,含有吸水能力组分的涂料、水性涂料。涂料的施工应沿墙自上而下进行,不得漏喷涂、跳跃式或无次序喷涂。喷涂次数不少于二遍,后一道涂料必须待前一道涂料结膜后方可进行,且涂刷方向应与前一道方向垂直。
防水层初期结膜前(一般24小时)不能受雨、雪侵蚀,在成膜过程中,如因雨水冲刷产生麻面或脱落时,必须重新修补、涂刷。
涂膜防水层可用无纺布、玻璃布作加筋材料。
外墙渗漏根据其渗漏程度可划分为两类:
1、慢渗:指建筑物内墙或窗框周围长期存在片状或带状的潮湿水迹。慢渗往往导致潮湿部位涂层或墙纸发霉、起皮、鼓包、粉化等损坏。
2、快渗:指当雨水冲刷到外墙面上建筑物内墙即出现渗漏水迹,可同时伴有水滴或水流,水量大小与雨量,风压往往成正比,当雨水停止冲刷时水流即逐渐中止,渗漏程度迅速减轻,水迹逐渐干燥,快渗造成墙皮、墙纸、涂层大量起鼓脱落等不良后果。
墙体渗漏修复质量要求
1.墙体修复后不得出现渗漏水现象,在完工3d后进行检验。墙面冲水或雨淋2h无渗漏水。
2.抹面、嵌填应粘结牢固,表面平整,不得有皱折,空鼓、气泡、流淌、脱皮和开裂。
3.缝隙、孔洞应嵌填密实,表面平整,接搓牢固,嵌填深度应为缝宽的0.5~0. 7倍。
4伸缩缝和分格缝的宽度、深度应均匀、平整、整齐,横平竖直畅通。
5修复的墙面颜色和外观与原墙面应协调一致。
2喷涂时要注意一遍与第二遍喷涂间隔时间不可太长,如在一遍涂层固化后再喷第二遍,固化后的涂膜已开始憎水第二遍就喷不上去了,喷上去也会滚落;喷涂时不得跳跃、无序或随意地乱喷,否则很容易出现少喷或漏喷现象,影响施工质量。
5.5.3墙面的砖缝是防渗治理的重点,因接缝常呈凹槽型,和瓷材料不处在同一平面上,即使用“十”字交叉法喷涂也很难使凹缝处的微孔部喷到乳液。因此,门窗框四周、异形部位、接缝部位应先用刷子紧贴上下、左右往返充分涂刷,以保证施工质量。
6、结束语
外墙渗漏水的治理虽然有许多材料和方法,但只有选择恰当的材料,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严密的施工组织,才能保证达到真正的治理效果。
本工程通过以上方法处理后,由于接缝、裂缝被js防水乳胶所封闭,大量的毛细孔和微细裂缝被纳米硅防水剂所封闭,同时纳米硅防水剂在外墙所形成的憎水性涂层使得雨水难以在外墙面上停留,大大减少了渗水机会,达到了防水抗渗目的。
1.墙体按其位置区分
(1)外墙:即建筑物外围的墙体。
(2)内墙:即建筑物内部的墙体。
2.墙体按其受力状态区分
(1)承重墙:即承受屋面、楼面等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及自重的墙体。
(2)非承重墙:只承担自重的墙体。
3.墙体按其作用区分
(1)围护墙:遮挡风雨和阻隔外界气温及噪声对室内影响的墙体;
(2)间隔墙:分隔室内空间的墙体。
4.墙体按其主要材料和构造方式区分。
(1)砖墙:常用砖块材料有普通粘土砖、空心粘土砖、炉渣灰砖、加气混凝土砖、水泥砂浆砖、页岩砖。常见做法:实砌砖墙体、实心砖墙体、空斗砖墙体、复合墙体;
(2)现浇混凝土墙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
(3)大型预制混凝土墙板;
依据国内使用较多和覆盖面的砌体材料及构造方式,本文中重点讲述砌体及混凝土墙体,兼述其他墙体。
武汉市鑫青松装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027 87719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