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的燃烧性好是指喷入燃烧室内与高温空气形成均匀的可燃混合气之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火自燃,并正常地完全燃烧。
1.1 柴油机内燃料的燃烧过程
柴油在发动机内的燃烧过程,从喷油开始到全部燃烧为止,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其气缸中压力与活塞所处位置(用曲轴的转角来表示)的关系。
(1)滞燃期(发火延迟期)
滞燃期是指从喷油开始到混合气开始着火之间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极短,只有1~3ms。在这一时期的前段,柴油喷入气缸后进行雾化、受热、蒸发、扩散以及与空气混合而形成可燃混合气等一系列燃烧前的物理准备过程,所以,这段时间又称为物理延迟。在这一时期的后段,燃料受热后开始进行燃烧前的氧化链反应,生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达到一定浓度便自燃着火,这就是化学延迟。这两种延迟互相影响,在时间上是部分重叠的。滞燃期虽然很短促,但它对发动机的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这一时期结束时,气缸内已积累了一定量的柴油,而且经过了不同程度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准备,一旦发火后,燃烧极为迅速。由此可见,滞燃期越长,发火前喷入的柴油越多,自行发火后,大量柴油在气缸内同时燃烧,会导致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都急剧升高,造成发动机工作粗暴,甚至出现敲缸现象。因此,缩短滞燃期有利于改善柴油机的燃烧性能,这就要求燃料具有较低的自燃点,发动机应具有较高的压缩比以及较高的进气温度等等。
(2)急燃期
这是指发动机中柴油开始燃烧直至气缸中压力不再急剧升高为止的时间。在急燃期内,燃料着火燃烧,其燃烧速度极快,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很多,气缸内温度和压力上升很快,压力升高速率的大小对柴油机的工作影响很大。急燃期中,压力上升的速率取决于滞燃期的长短,滞燃期越短,发动机的工作越柔和,如滞燃期过长,着火前喷人的柴油积累过多,一旦燃烧起来则温度、压力就会上升过快。气缸内的压力上升速率过快,发动机工作就会出现粗暴现象,严重时会发出金属敲击声,导致机件磨损的加剧甚至损坏。
(3)缓燃期(主燃期)
缓燃期是柴油机中燃烧过程的主要阶段,大量的燃料(约50%~60%)是在这段时期内烧掉的。所谓缓燃期就是指从气缸压力不再急剧升高时起,到压力开始迅速下降时(通常也即喷油终止时)为止的这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