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4月份水温上升到15℃左右,卵巢中的ⅲ期卵母细胞很快发育到ⅳ期,并开始生殖洄游,在溯游过程中完成由ⅳ期到ⅴ期的发育,在它溯游的行程中如遇到适宜于产卵的水文条件刺激时,即行产卵。通常产卵是在水层中进行,鱼体不浮露水面,习称“闷产”;但遇到良好的生殖生态条件时,如水位陡涨并伴有雷暴雨,这时雌、雄鱼在水的上层追逐,出现仰腹颤抖的“浮排”现象。卵受精后,因卵膜吸水膨胀,卵径可达5毫米上下,顺水漂流,在20℃左右发育最佳,大约30~40小时孵出鱼苗。
下塘标准:腰点(膘)基本出齐,卵黄基本消失,体色正常,活动性强(能顶水游动)。此时的鱼苗正好下塘,培养成活率高;如果不及时下塘培育,推迟1~2天,体质下降,鱼体发黑,鱼苗老化,培育成活率受到影响,如果过早下塘,鱼苗太嫩同样会降低成活率。
调节水温变化:鱼苗下塘时往往两地水温不一样,从盛鱼苗的容器中倒鱼苗进水塘之前,可以先拨开鱼池表层高温水,并将池水先部分缓缓加入盛鱼苗的容器中,然后再慢慢倒入池中,使鱼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下塘时间:一般晴天上午9~10时鱼苗下塘最好。这时,水中氧气不断增加,温差不大,鱼苗容易适应新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