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求解如何鉴定掐丝珐琅

2018/11/3 3:18:05发布45次查看
掐丝珐琅是铜胎为主,以薄而窄的铜扁丝掐成各种图案,焊于铜胎,再填以各色珐琅料,经烘烧、磨光、镀金而成。迄今尚未发现有可信的元代款识的掐丝珐琅器。但从旧珐琅器中可以找到与君士坦丁堡所制掐丝珐琅釉料相同,而又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掐丝珐琅不同的珐琅器,应属元代晚期之作。其造型、图案与青花瓷器相通,代表性器物有故宫博物院的兽耳三环尊,器身原系元代缠枝莲掐丝珐琅盖罐。

掐丝珐琅的特征:   
     (1)   番莲及莲瓣等图案式纹饰,为当时最主要的装饰纹样。   
     (2)   番莲花瓣丰满而瓣尖短,花心形状并不固定但花瓣紧包。   
     (3)   叶片具形,形状与大小不规则;用单根掐丝表达枝与卷须,与明朝的双钩方式不同。   
     (4)   落款的方式,以自右至左一列横排楷书款最为可靠。   
     (5)   叶片内常填两、三种色釉,但釉料没有混杂使用。   
     (6)   经   x   光透射,证实釉层较后期的厚。   
     (7)   没有锦地。   
     (8)   器型小、胎体由铸造成型,且较后期的厚重。            
           (9)   掐丝粗细不匀,掐丝末端多以迭接隐藏的方式处理。   我在博宝商城里看见一些辨别方法,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鉴定掐丝珐琅明显的特点就是存在砂眼现象,假如没有砂眼,那它一定是现代仿制品。这种砂眼,有针眼般大小,这是由于古代提纯技术不高,导致釉料中硼酸盐含量过高,因此,在烧制过程中,杂质气化产生了小孔。到了乾隆时期,随着工艺的改进,砂眼现象减少,建国之后,砂眼现象几乎可以杜绝。
   区别掐丝珐琅的价值,一般看胎体的厚度和工艺水平。胎体厚重工艺精细为精品。一件约30厘米高的乾隆掐丝双耳龙寿纹瓶,器胎可厚达1厘米以上,重量可达数公斤,需双手合力才能提得起;而清道光年间及后世制作的景泰蓝,器胎和重量都要轻巧得多,一只手便可提起。此外,收藏掐丝珐琅,除了认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其次是炉、瓶,且须造型奇特,以有出戟、附件为佳;再次是碗、碟、杯等。
   此外,各个时期的掐丝珐琅都有各自的特色。明代器的珐琅质厚,色透,砂眼凹坑大且多;清初器的珐琅也有砂眼,但比明代有显着改进,珐琅质厚但不透;至清末、民国,珐琅稀薄,但砂眼几乎消失。火镀金的色彩:明代器金厚,色泛红;清初器金薄,色泛黄;清末金色泛白;近现代采用电镀工艺,金更薄。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