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介绍,2015年1-10月已经有了62个品牌的218款电动物流车入选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实际上许多品牌厂家是不生产基础车型的厂家,而是一些改装厂家,也是一些老的车辆改装厂家借这个发展纯电动物流车的机会获得纯电动汽车的整车生产资质。形成这个局面的基本原因是:
(1)生产基础车型的厂家前期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没有真正发力。这个车已经没有发动机了,与之配套的发动机没有了;这个车的有关政策前期不明朗;基础车型的厂家什么时候真正发力要观望。
(2)纯电动物流车的政府补贴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地方补贴,地方政府主观上愿意不给外地企业;本地企业有改装的,地方政府肯定要补给本地企业,目前生产纯电动汽车的厂家已经有了整车生产资质。
(3)过去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充电技术)没有跟上。
纯电动(物流)车后进入者还有机会吗?不能说没有,但是不多了,理由是:
(1)国家对纯电动(物流)车生产(改装)资质是严控的。目前已经有62个品牌,已经不少了。这类车也必须要规模效应,规模上不来,一定是要亏的。一年最低也得1万台生产(销售)以上。
(2)生产基础车型的厂家在2016年肯定要真正发力。市场已经起来,生产基础车型的厂家必须转型,这个车辆整车价格会低下来。这个车使用环境也在越来越好。
(3)这类车改装厂之间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基础车型的价格普遍不高,利润在“三电”部分。如果基础车型的厂家开始发力,基础车型对改装厂家的资源会越来越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