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创新、变革,是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必需,如何创造出又新又美的图画,有待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攻破这一重大课题。
中国花鸟画在近年的发展中,有两个最为突出的现象,一是“节点”(发展的瓶颈),二是“结点”(创新的基石),画家卜绍基怀抱观古今,在对写意花鸟画的现状进行时空穿梭式的深刻反思,知道了花鸟画的形成,是受了山水画中松石一科的影响。
从历代美术史的著录中,可以探索出它们微妙的交织关系。故画家卜绍基在花鸟画中采取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做法,敢于借用山水画的一些技法上的“皴法用笔”和历代经典书法上的“章法布局”以及“抑扬顿挫”笔法等一系列多元的探索,采用了“变易前法”的同时又“不失真形”,这种承前启后,锐意革新的探索,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传统的写意花鸟画革新意识的觉醒,一定程度上完成向当代写意花鸟画的过渡。
绘画语言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多才素养综合感省与灵性的使然。以文求理,以诗探境,画境与诗境相通相悦,开拓艺术家的想象空间。“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欧阳修的感悟触动了绍基对诗文的探习,在其题《区广安山水画意韵》一词中“行攀峰岭,阅尽江舟竞。步远幽林深壑盛,沉沐奔雷风劲。溪河绕绿山青,寒星遥望长亭。今日毫锋在手,抒怀展翼长鸣。”正是画家对艺术征途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抱负与情怀。他说“以诗文蒙养笔墨,方知笔墨之真奥”。
绍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通备之才。他有着梅花般的坚忍不拔的风骨,沉毅、豁迈、谦和的为人秉性更坚定其对艺术妙悟不竭的执着索求。期待他的是下一个早春艺术之树将会花香烂熳,盛放不已。
广州百诚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020 3828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