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经济能力有限,对流行时尚的渴望正是所谓的“痛点”,快时尚正是满足消费者这一需求,今天km、优衣库、forever21等品牌能够在市场拥有一定的号召力并非浪得虚名。反观国内服装实体品牌则在企业转型的“迷宫”中逐渐被拖垮,至少表面上来看,大部分寂寂无为,剩下的则负面消息不断。美特斯邦威连续三年负盈利,比较突出的大举措有店铺改革“一城一文化,一店一故事”打文化牌,试水o2o玩转“体验至上”,以zara为目标学习spa模式等等狂刷存在感……很可惜并没有打动消费者,近期美邦董事长周建成“失联”,更是让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国货品牌雪上加霜。在跨界转型中碰壁的例子多不胜举,美邦只是其一。
企业转型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合理的进行市场战略部署,传统实体品牌想解决升级问题,首当其冲要杜绝以往成功经验带来的自负心态。过去实体主导市场,现在消费者决定生产。实体若以谦卑的心态解消费者,改进与复苏指日可待。
事实上,电商行业虽然看似繁花似锦,却也有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依靠低价竞争抢占市场的策略已经走向尾声,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将原有的行业门槛化为乌有,竞争者的大量涌入,商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企业盈利空间日益压缩,于是就出现了这样奇特的场景—,电商转投实体,纷纷在线下开起实体店。
但是为什么这些将实体经济打败的电商人,明明知道资本寒冬不利投资,人员、租金、电费等成本不是一笔小数目,还满腔热血的到处开门店,毕竟实体的现状比电商更糟糕。
传统实体零售因供应链过于庞杂,导致成本虚高做不到电商的低价,加上服务跟不上亲民的互联网品牌,逐渐被消费者抛弃,这是行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而互联网缺失实体眼见为实的体验,一旦做到物美价廉,还怕没有消费者买账?恐怕将会是趋之若鹜的火爆场景。好比同样做实体零售的快时尚品牌优衣库、km、zar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