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巴中新闻网

奋力谱写新时代巴中乡村振兴新篇章

2018/10/28 10:15:00发布30次查看

  10月27日,我市乡村振兴大会召开。各区县、巴中经开区和部分市级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立足生态定位、统筹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夯实产业支撑、建设宜居乡村等方面作现场或书面发言,介绍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思路和重点做法。本报摘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巴州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巴州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产业融合、基础建设、乡风培育、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6万亩、药旅融合发展示范园5个,创建省级休闲农庄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1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50%以上的农户在聚居点或中心村实现集中居住;“1+3+n”村级治理模式不断深化,农村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坚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继续保持脱贫攻坚的决胜态势、高频节奏,组建全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主体责任,形成“区乡村三级书记主抓、主干、主责乡村振兴”的工作局面。成立乡村振兴规划工作委员会,统筹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一揽子工作。研究制定“1+6+n”的规划体系,明确全面脱贫决胜、农业产业升级、公共服务提质等重点,形成全区乡村振兴阶段性工作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目前,全区老百姓住房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下一步将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结合实际,重点抓好产业增收、基础提升、新风培育、村级治理“四大工程”,打造脱贫攻坚升级版,突出乡村振兴新特色。
今年启动各项规划编制和三江镇省级试点工作;启动人居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良好农村社会环境;完成脱贫攻坚年度任务,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启动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省级试点。
恩阳区 注重区域特色 争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
恩阳区在脱贫摘帽基础上,以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区)为契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规划编制中厘清乡村与城市、政府与市场、产业与生态、法治与乡风“四大关系”,突出区域特色。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规划特色小镇和美丽新村,构建城乡“1圈3区5带24极”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全面融合。突出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在目标任务、项目包装、投入保障等方面,更多运用市场办法和法治手段。坚持人居和自然、产业与生态有机结合,在规划设计中立足资源状况,突出绿色生态,既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又望山见水、留住乡愁。坚持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一起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注重村风民俗和文物古迹保护,通过乡规民约、文化约束、道德引领,彰显乡村特质,凸显“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地域特色。
实施特色产业培育、乡村干部提升、恩阳乡村记忆、人居环境治理、基层组织骨干“五大工程”,用好村政学院、农民夜校等平台,全覆盖轮训区乡村三级干部,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农村干部队伍;注重民俗文化、家训家书的保护传承,加强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的修缮和保护,搜集和整理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7+1”工程,实施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村土坯房保改建、植树造林“五大工程”;制订乡村振兴考评激励办法,每年评选5个乡镇、20个村(居)作为先进单位,分别给予500万元、50万元项目资金补助。
南江县 生态立县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南江县围绕基地、加工、品牌“三个关键”,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充分发挥生态、绿色、富硒、有机的品质优势,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着力打造“秦巴有机谷”。持之以恒抓好南江黄羊、核桃、茶叶、金银花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南江黄羊“一核两圈”、核桃“三园五片”、茶叶“一核两带三中心”、金银花“一核五线”规划布局,着力扩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围绕“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五大工程,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联动战略,新增一批新品牌,提升一批老品牌,弘扬一批特色品牌,围绕搞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做优二产业为重点,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和转化升值,着力构建农产品加工产业群。
围绕培育、回引、重用“三篇文章”,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建设规划,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培育与回引并重,引导和激励各方面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大局;重视培育本土实用人才,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人才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重视回引在外优秀人才,紧盯返乡农民工大力回引创业,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完善培训、认证、准入、扶持等制度。培育农业科技人员,深化实施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
围绕乡风、家风、民风“三风培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积极培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挖掘米仓道文化,推进米仓古道纳入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打造“巴山夜雨”区域公共文化品牌,构建留住乡愁记忆的精神家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通江县 下足功夫 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实践
通江县坚持把全域规划作为解决乡村振兴“怎么做、做什么”的重中之重,组织工作组开展专项调查,摸清底数,形成初步方案,聘请专业机构年底前完成《通江县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编制。地域上实现“全域覆盖”,空间上坚持“多规合一”,标准上力求“高点定位”,时间上突出“长短结合”,确保有序推进、同向发力。
聚焦通江银耳、茶叶、道地药材、生态养殖等七大重点特色产业,以示范性园区为引领构建“两园五区”;大力实施“巴山优才”计划和“归雁培育”工程,把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作为农业后继者重点培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因地制宜转化巴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实施传统村落打造;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结合脱贫攻坚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强化村民自治、乡贤德治作用。
组建通江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建立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围绕“钱从哪里来”,健全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县本级财政支农投入不低于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幅度。
平昌县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建设丘区经济强县
平昌县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布局,坚持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突出特色、典型示范,以“三区同建”+特色小镇、“三产互动”+基础配套、“三治结合”+环境整治为抓手,重点强化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动能转换、生态环境、科技人才“五大支撑”,加快建设全国“五大基地”,着力构建“五大新格局”,切实奠定乡村振兴基础。
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高品质建设平昌经开区,大力发展“3+1”工业主导产业和“3+1”农业主导产业。实施城镇建设提升工程,做强县城“一干”,建设驷马、响滩、镇龙三个经济副中心,推进全县“六大片区”特色化、一体化发展。实施全域旅游扶贫工程,建好佛头山、金宝山、镇龙山,做活江口水乡、驷马水乡两篇水文章,启动创建白衣古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实施道路通组联网工程,打通县城至重点集镇7条快捷通道,推进村组道路互联互通。实施创业创新示范工程,集中建设“一带两镇三园”核心示范区。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扎实开展乡村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实施乡村社会治理工程,深入推进依法治县,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惩治基层“微腐败”。实施边远乡村扶持工程,加大“三边”地区投入力度。
优化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方案设计,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责任体系,研究制订乡村振兴试点考评办法。全县重点抓好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镇土兴镇建设,从规划思路、重点任务、推进措施、时间节点等深度研究、精心部署、组团攻坚,做到既保持乡村韵味,又大胆探索创新,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全县43个乡镇结合主导产业、基层组织、民风民俗、社会治理、生态环境等现实条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抓好一个示范村建设。
巴中经开区 建设产业宜居新城 打造城市后花园
巴中经开区以产业园区、现代城区建设为中心,以产业、宜居新城发展带动周边乡村振兴为重点,同步推进农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加快构建城乡互补、城乡一体化振兴发展格局。
引进国药、科伦、恩威、太极等一批知名药企,建成医药产业园,并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成功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按照贫困村30万元、自然村10万元的标准,扶持21个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稳的专合社,通过土地流转、效益分红等方式,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效。
着力提升乡村面貌,对插旗山片区散乱污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取缔关停石材加工等重度污染企业6家,正有序引导40余家小微企业到园区标准化厂房生产。全力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户厕所1084户,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打造美丽文明新村,先后建设11处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村落,广泛开展“五星级农户”“家风传承”“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树立乡村模范标杆,培育向上、向善、向美的文明乡风。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结合巴山新居、娱乐观光、乡村历史文化等元素,打造了龙池山、艺景园林、郑家山等10余处乡村旅游景点。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加快打造九寨山彩色森林公园。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辖区41个基层党组织逐个分析研判,今年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4个,从街道党委、办事处下派4名党员干部任村(社区)支部书记。吸纳乡村产业带头人,回引了一大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有一定资本的乡村产业“领头雁”。注重乡村人才培养,利用“新型农民培训学校”,持续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力度。
巴中新闻网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