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台州新闻网

黄祥云和他的“后花园”

2018/10/28 16:41:34发布90次查看

黄祥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在台州市人大工作。
他从小热爱诗歌,虽因公务缠身而与诗歌渐行渐远,但又在信息时代重拾旧笔,积十余年之力,写就一本《祥云诗集》。
“如果缪斯是艺术之神的话,对于我来说,诗歌就是精神的后花园。在这里,我可以喝喝茶,发发呆,打个盹,晒晒太阳。”黄祥云说。
黄祥云认为:写诗,要有颗童心、好奇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在生活中发现诗意和哲理;写诗,是对世界的一种看法,和世界的一种交流;写诗,更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愉悦和抒情。
日常工作之余,黄祥云最喜欢读书和旅游。他从自然界、生活旅游、朋友交往和阅读中有所感悟,化为诗歌,让自己的诗更加自然流畅,充满韵味。
哲学对写诗有很大的帮助和升华,黄祥云爱读哲学的习惯一直保留着,如今已经写了两三万字格言。
“在路上行走时,早上醒来时,随时随地,只要想到什么我就写什么,没有任何压力,纯粹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感动。”黄祥云说,因为有诗歌爱好,他结识了很多文学界的朋友,有时间的时候聚在一起交流感受,内心愉悦。
对于黄祥云来说,现在最开心的事情除了看书,就是和外孙一起做游戏,陪他下飞行棋。“这个小家伙,老是想赢我,我当然要让让他。”他笑着说。
目前,《祥云诗集》已被国家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台州市图书馆和档案馆收藏,他的随笔集《幸福随心》也即将出版。
读化学专业的他有个文学梦
对于黄祥云来说,文学是一个久远又美丽的梦。
黄祥云1963年出生在玉环。从小就喜欢读书,喜欢作文,他常到楚门镇文化站看报纸、看杂志,看到同学家里有书就借来看看。读小学时,学校的小广播中就经常会播出他的作文,作为范文。读初中时,他突然爱上了诗歌,常常想到什么就记在笔记上。有时半夜醒来,想到什么,也会匆匆记下。
1978年恢复高考第二年,黄祥云以楚门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台州师专化学系,他也是当年全校唯一考上大学的人。
上了大学后,黄祥云一直没有离开文学,他常去图书馆翻阅世界名著,他喜欢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也喜欢泰戈尔的《飞鸟集》,泰戈尔那句“鸟儿的翅膀系上了黄金,又怎能自由翱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几个爱好文学的同学经常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发一些诗文,让同学们感受诗歌的优美和灵动。
黄祥云喜欢诗歌,还受了好朋友兼校友兼玉环老乡张宏的影响。张宏是从部队转业回来后上的大学,就读中文系,诗写得好,常常在报刊上发表,有一次他的诗歌还在全国性的诗歌征文大赛上获奖。在他的影响下,黄祥云继续坚守着他的文学梦。
在北师大专攻科学哲学,文学成业余消遣
1982年至1988年,黄祥云在玉环电大教书,辅导化学。在电大,他看了很多哲学和历史的著作,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
1988年,黄祥云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三年求学,虽然读的专业是自然辩证法,但是也常常带着文学类的书刊,作为主要的业余消遣方式。
北师大名师云集、讲座也很多,黄祥云开始专攻科学哲学专业。“我喜欢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和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作者从科学史的视角探讨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本质,第一次提出了范式理论以及不可通约性、学术共同体等概念。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讲人只有批判思维和怀疑精神,社会才能向前进。从哲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历史材料证明这个理论,对为什么‘证实’不能解决问题而必须以‘证伪’代替也作了充分说明,对科学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黄祥云介绍。
学习哲学让他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从平常事物中探求哲理的能力,这一点使他的诗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性内质。
从北师大毕业后,黄祥云走上了行政工作岗位,忙忙碌碌,写的主要是公文和调研文章,慢慢地与文学梦疏远了。
从“空窗期”到十年写诗400多首
从1988年到2005年这17年,是黄祥云的“诗歌空窗期”。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黄祥云接触到博客,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搜狐网和新浪网上都开了一个叫“墨香茶香心香”的博客。这一年,他在黄岩工作,认识了一批诗人,开始重新写诗。后来调到三门工作时,他与诗人文人交往更多了,对诗歌的热情也更加高涨起来。
于是,每隔两个星期,黄祥云就会在网上发一篇诗歌或短文。2013年微信兴起后,黄祥云又迷上了它,微信成了他公开的日记,平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随时随地发在微信上。久而久之,积少成多。
这10多年来,他一共写了400多首诗歌,选择了200多首出版,于是就有了这本《祥云诗集》。《祥云诗集》是黄祥云的第一部诗集,分为自然之歌、生活之诵、行旅之吟和名人之咏四辑,这本诗集上的作品大部分在博客或微信上发过。
黄祥云在黄岩待的时间虽然不到两年,但走遍了黄岩的山山水水,写过不少黄岩的好诗。《柔极溪的卵石》是组诗《布袋坑抒怀》中的第四首。“一条溪,蜿蜒在山谷之中,柔若无骨/一块卵石,像历练多年的老道,默缄不语/在泉水的怀抱中,宛如甜睡的赤子/青苔与它不离不弃,一年又一年/或停或走,粗糙的外表渐渐蜕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越变越年轻,唯有这柔极溪的卵石”,他的诗歌以哲理沉思取胜,布袋坑美景多多,诗人也看了,感了,想了,写了,但这溪中一枚卵石,偏为诗人所聚焦,是因为有哲理的发现。
>>>相关链接
在技巧与内涵的翅膀上飞翔
——读《祥云诗集》(删节版)
《祥云诗集》积十年之功力,集一书之诗语,以哲理的思辨、质朴的语言、澎湃的激情和深刻的内涵,在灵魂的碰撞、撕裂的疼痛、广泛的题材、现实的裂变、蕴含的意味中,力求反映民族性、人类性和世界性。文中展现的绚丽画卷、深远的意境,令人沉思,余味无穷。技巧与内涵是诗歌的一对翅膀,它们是否稳健、有力、灵动,关乎诗语的飞翔高低。本文试图从文本的技巧和内涵上,加以探索和阐释。
第一辑收集的是《自然之歌》。诗人以自然界的万物万象入诗,采用博喻、隐喻、比拟、象征、嬗变等大量的技法,描绘景物,构造意境,引人入胜。在这一辑里,诗人写出众多具有担当精神的诗歌。
第二辑是《生活之诵》。诗人既写日常生活与工作,又涉猎民生要事、国家大计等,题材多样,主旨突出,素淡浅近,没有故作高深、晦涩沉滞的词语,近乎口语化、有节制的抒发,淡而有味,直白而含有底蕴,充满哲理意味,娓娓道来,一气呵成。
《行旅之吟》是第三辑。诗人旅行以色列,写就《以色列之行》(组诗),以写实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一幅幅犹太民族历史、文化、信仰和英雄的画卷。
第四辑是名人的集大成,称为《名人之咏》。诗人举办一场人物画展,既有古代名人,又有世界名人,也有平民英雄,还有台州作家。在内容上,有历史画、故事画、风俗画等;在方法上,可分为白描法、工笔重彩、写意画法等。
□李建军
台州新闻网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