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腾飞圆了上饶人的“工业梦”
2018/10/27 9:27:00发布82次查看
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厂房。 上饶经开区 提供
记者 陈绍鹏 实习生 徐佳一
1992年,我市首个工业园区——德兴大茅山经济开发区设立;
2003年,全市共设立14个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25.22平方公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9亿元;
2018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投产工业企业1301户,实际工业园面积98.32平方公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4.73亿元。
……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不特有特,特中更特”的工业园区发展之路,园区成为了我市工业发展的主平台、主战场。
忆往昔:艰辛历程,探索发展新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工业经济发展路径。1991年,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设立,揭开了全省工业园区发展的序幕,也为我市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启示。
1992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我市首个工业园区——德兴大茅山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综合性开发区设立,开启了全市以工业园区为工业企业聚集地、加速推进 工业化发展的新道路。1996年12月,广丰成立芦林工业园区,成为我市第二个省级工业园区,通过“退城进区”、吸引广丰籍在外人员返乡创业等方式加快形 成聚集效应,芦林工业园区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极。
2001年之前,我市在探索工业经济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引入工业园区发展模式,企业 聚集速度加快,形成规模效应,为工业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2003年,全市共设立了包含上饶凤凰工业园和广丰芦林工业园等在内的14个工业园区,投 产工业企业达到301家,实际开发面积25.22平方公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4.17%,成为全市工业经 济发展的主要阵地。
2004至2006年,我市对各类工业园区进行规范整顿,整合资源,规范发展,形成了江西上饶经济开发区、广丰工业 园和德兴大茅山经济开发区等11个省级工业园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2006年,全市工业园区投产企业达到620家,实际开发面积37.01平方公里,实现 主营业务收入222.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85.50%,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主要承载平台。
实践证明“依托园区办工业” 是促进工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工业园区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2.69亿元,是2006年的 8.15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90.28%,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全市11个工业园区中,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园区达到7个,其中上饶 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达到505.47亿元,在全省94个工业园区中排第五位。
截至2012年底,全市工业园区 实际开发面积达到81.00平方公里,比2006年底增加43.99平方公里,年均增加7.33平方公里。同时,园区内企业聚集速度加快,形成了国家光伏 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光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及江西省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基地、江西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江西省动力和储能锂电 池产业基地等一批省级产业基地。
依托园区,全市在工业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各工业园区不断提高发展定位,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2010年,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形成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省级工 业园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协同发展工业经济的新格局。
看现在:转型升级,成就发展新高地
工业园区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平台,集中了全市绝大多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导工业经济发展方向,对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出现重大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市坚定不移地实施“主攻工业、决战园区”战略,于2016年提出了“五年决战七千亿”目标,工业园区的经 济增长方式出现了较大变化,由增量扩能式增长转为调整存量和做优增量并举,使工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期。更加注重改善发展环境和提升服务质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我市工业园区放缓了调园扩区步伐,通过盘活现有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2013-2017年,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31.53亿元,平均 每年投入46.31亿元;每平方公里用于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逐年增多,2017年达到6003万元,是2012年的1.49倍。同时,各工业园区不断完善 管理,积极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实现从项目招商到投产一站式服务;产业功能区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得到全面推广,生态园区建设 取得阶段性成果。
更加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引领未来发展。2013年以来,上饶市工业园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领军企业实现关键技 术突破,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引导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在产业结构上,积极打造以光伏产业为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扶持引导消费升级的新能源汽车产 业,努力做大做强代表高新技术发展的光学产业,“两光一车”产业以喜人的增长势头,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2017年,全市“两光一车”产业实现主 营业务收入773.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2.0%,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更加 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我市工业园区积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主动化解过剩产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发展质量和效益,走集约化发展道路。2017年,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明显提升,平均每平方公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05亿元,是2012年的 1.48倍;每平方公里实现利润总额2.46亿元,是2012年的1.76倍。
瞻未来:创新驱动,开创发展新纪元
2017年,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我市工业园区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谋求产业升级,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加快谋求产业升级。面对新形势,我市将推动工业园区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努力巩固光伏等优势产业发展成果,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 业发展,做优光学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做优精制茶叶制作等特色产业发展,重视有色金属、机械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进一步巩固工业发展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提 升发展层次。
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我市将坚持创新引领和绿色发展,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高科技产业要素 集聚,提高创新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发展平台,尤其是5个高新技术产业园,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产业发展依托,加 快推进相关企业聚集,形成高水平的科技产业发展集群,实现创新驱动引领经济增长;在深入实施“信江英才866”“饶城英才计划”等引才工程的同时,努力拓 宽人才定位,打造更加平实的创新创业平台,以海纳百川的胸襟,积极吸纳各类人才,为上饶工业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强化发展平台 建设,扩大发展格局。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我市将不断加强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以开拓性的思维提升园区服务,拓宽发展路径,扩大发展格局。在巩固上饶经济 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的同时,全力支持上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工业园区,全面扩展我市工业园区发展格局;积极探寻与其他国家级工业园区合作发展, 以开创性思维打造“飞地经济”,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融合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上饶高铁枢纽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全 省“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发展战略,认清形势,找准定位,依靠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如今,在“主攻工业、决战园 区”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市将继续深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提高能效、加强重点领域的低碳发展,在创新发展新动能上下功夫,促 进全市工业园区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使工业园区成为上饶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亮点和重要支撑。
上饶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