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施 文/摄
近日,有读者向记者反映,垃圾分类桶内,各种垃圾混合在一起,根本谈不上分类。为了解目前我市的垃圾分类现状,10月25日—26日,记者走访了衢州市区部分城市道路和居民小区。
垃圾分类桶内,各种垃圾混合在一起
在后花园路,每隔一定距离,便摆放有一绿一灰两个垃圾桶。根据标示牌可知,绿色垃圾桶存放餐厨垃圾,可投放骨骼内脏、菜梗菜叶、果壳、残枝落叶、果皮、剩饭剩菜等垃圾;灰色垃圾桶为其他垃圾,可投放烟蒂、玻璃、污染纸张、尘土、破旧陶瓷品、一次性餐具等垃圾。尽管标注明确,但绿色垃圾桶内仍能见到许多塑料袋、香烟壳,灰色垃圾桶内则有橘皮、甘蔗渣等垃圾“错位”摆放。
在上下街、白云中大道、亭川东路等城市道路及白云小区、迎和小区、天和家园等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桶内的情况大多类似,不容乐观。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各个场所的垃圾分类标准并不统一。博物馆的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后花园路的垃圾桶分为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而白云小区的垃圾桶则分成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四类。
记者在周边朋友中做了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小型调查,结果竟没有一个人会对家中垃圾进行分类。市民徐女士直言,要强化垃圾分类意识还有许多培训工作要做,“垃圾里什么都有,也不知道扔哪个垃圾桶。”
短评
我市推行垃圾分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却并不强,垃圾分类效果也不好。接下来该如何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不妨借鉴邻国日本的经验。日本垃圾分类很细,细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纸”“玻璃瓶”“易拉罐”“金属”“塑料瓶”……每个家庭都会有一本垃圾分类小册子,小册子上会标明各种垃圾回收的时间,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只能等到下一次回收的时候,不能乱扔,如果不遵守会被严重罚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绝不能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