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金华新闻网

金华最深处的乡愁,如何寻找?

2018/10/26 8:34:00发布44次查看
金华新闻网10月26日消息 金华晚报记者 胡哲南 文/摄
如果文化自信的彰显要从寻根问祖开始,那么“万年上山”就是金华这座城市的乡愁最深处:
2000年深秋,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实施浦阳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存调查过程中,在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发现了上山遗址。2001—2006年期间,以蒋乐平为领队的上山遗址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三期发掘,并进行了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遗址距今8500~10000年。
青阳山地点深沟
2008年至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各地文物部门又相继发现了永康庙山、太婆山、蓭山、长田、湖西、长城里;武义大公山;金华山下周、青阳山;龙游荷花山、青碓、下库;义乌桥头;东阳老鹰山;临海峙山头;以及发现于1984年、后被识别出来的仙居下汤遗址。截至目前,上山文化遗址总数达18处。
今年3月,受金华开发区委托,市文物局主动对接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启了下伊村青阳山遗址及其周边的考古调查工作。
金华万年历史发现了哪些考古新证?青阳山遗址考古发掘有什么重大突破?
青阳山遗址早在2009年就已发现
2009年12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婺城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开展浙中西地区以上山文化为核心的考古调查工作时,在下伊村北的青阳山附近采集到具有上山文化特征的夹炭红衣陶片,发现此地存在史前文化遗存,引起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探明遗址情况,2009年末至2010年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婺城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遗址进行试掘。
上山文化 穿孔石器
在遗址西北部及中部出土少量夹炭红衣陶残片和石制品标本,具有上山文化特征;在东北部距浙赣铁路约200米处的探沟中发现文化层:上层出土商周时期印纹硬陶;中层出土距今约4000年以钱山漾文化面貌为主要特征的大鱼鳍形鼎足、扁侧鼎足等残片标本;下层发现具有上山文化特征的夹炭陶片。
今年3月,为进一步弄清遗址的分布、内涵和年代,受金华开发区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市文保所再次对遗址进行全面考古调查,工作历时半年多,在调查中新发现青阳山遗址分布区内有新石器时代遗存地点3处,分别是下伊青阳山地点、下伊半盘山地点和东祝三塘山地点。
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徐峥晨参与了青阳山遗址调查和研究工作。“青阳山遗址考古发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徐峥晨说,经过为期半年多的持续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不过,要揭开青阳山遗址的神秘面纱,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出土文物多
为研究金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演变及姑篾国历史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据介绍,青阳山遗址分布区坐落于汤溪镇北部和罗埠镇西南部,处于金衢盆地中部,此次调查总面积超过32万平方米。
今年1月23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明受省文物局的委托,前来金华开发区青阳山遗址做考古发掘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在现场采集到了约9000年前新石器时期的夹炭陶片的标本,并当场表态对青阳山很有信心。
“经过为期半年多的持续性工作,省、市考古调查队在下伊青阳山遗址及其周边采集和出土一批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文物,超百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蒋乐平说,这将为研究金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演变及姑篾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石钻芯
本次考古发掘发现最多的就是各种陶片。“别小看这些是陶盆、陶盆底,虽然器型单调、零碎,却是上山文化早期阶段的文物,可追溯到1万年以前。”蒋乐平说:还有夹炭红衣陶片,距今也有9000年左右,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山下周遗址遭破坏、面积小的遗憾。另外,还发现了上山文化时期的陶盘、陶罐、石核石器、石球、石锛、穿孔石器、石磨棒、石片石器、砺石工具等等。
过去,提起浙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人们一般会想到7000~6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或者5000~4000年的良渚文化。如今,上山文化将河姆渡文化7000年的纪录不可思议地提前了3000多年。
上山文化是我国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存中的一颗明珠,它创造的不仅仅是浙江新石器谱系中年代最早的纪录,还是目前多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比如:开辟了人类走出洞穴居址,迈向山地平原的聚落生存方式;创造了从采集狩猎的自然攫取经济到以稻作为主的南方农业文明起源模式;“发明”了“彩陶”技术(即有意识地在陶器表面施绘纹饰或图案),并出现最早的“太阳形象”。
“青阳山遗址3处新发现点中,1万年到9000年前的文物密集程度可观,仅次于永康。”蒋乐平表示,青阳山遗址作为金衢盆地的核心位置,是上山文化时期的发展中心地带。
另外,调查组还对贞姑山遗址、龙口遗址等商周时期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试掘,采集和出土了一批商周时期遗物。其中,贞姑山遗址位于金华开发区汤溪镇贞姑山村南部,汤苏线公路横穿遗址区。经前期调查和试掘,采集和出土商周时期遗物丰富,主要是印纹硬陶,器型有鼎、罐、壶、钵等,此外,也有少量新石器时代的穿孔石斧、石锛、夹炭陶等及石质“钻芯”。龙口遗址位于金华开发区汤溪镇东北部,龙口村与高堰村的中间。遗址内采集到大量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
“虽然只试掘2米乘以4米、最深只有50厘米的沟,可挖出陶片数量却非常多。”蒋乐平说,现已采集和出土了一批商周时期的鼎、罐、壶、钵等器物残片,甚至还有少量新石器时代的穿孔石斧、石锛、夹炭陶等及石质“钻芯”。其中,“钻芯”是有一定级别的人才能使用,这为探索姑篾国提供了依据,如果继续考古深挖下去,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据不完全统计,当地村民已发现30余个“钻芯”。
发掘意义大
金华首次发现扁凿形鼎足,遗址构建起长达一万年的金华历史
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就在青阳山遗址分布区发现了两晋时期的青瓷虎子、青瓷唾壶;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石镞、有段石锛;后良渚钱山漾文化时期的鱼鳍形鼎足、器盖、穿孔石刀、石镞;与崧泽文化同类器相近的扁凿形鼎足;跨湖桥文化时期的绳纹陶罐、圈足盘、石锛、锯齿形工具等大量文物。其中与崧泽文化同类器相近的扁凿形鼎足为金华首次发现,为研究浙中后上山文化阶段的演变脉络及特征提供了重要资料。
“以前不知道这些是什么,有些村民觉得日常能用,就保存了下来。没想到,这些貌不惊人的旧物,却承载着万年历史。”下伊村委会主任伊敏林告诉记者,考古发掘后,他们陆续收到村民上交的瓦片、石器、罐子等。很大一部分是村民们劳作时所发现。
“金华考古发掘工作的氛围很好,得到了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蒋乐平说,在金华市文物局、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和汤溪镇政府及各村两委、汤溪新乡贤联合会等各方面的组织协调下,开创出的省、市、区共建的考古工作模式,为浙中考古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蒋乐平表示,今后金华开发区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比如:龙口村与高堰村中间的龙口遗址。“相信浙中地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古遗址被发现,并将逐渐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为我们构建起长达一万年的金华历史。”蒋乐平说。(材料提供:吴孟洋 徐峥晨)
金华新闻网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