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脱贫有路
2018/10/26 9:13:00发布70次查看
前两天,腾讯新闻纪实栏目《中国人的一天》用18张照片记录了残疾人陈兹方的故事,被本地媒体在官方公众号转载后,一下刷爆了恩施人的朋友圈。
从饱受折磨、苦寻生路到创业成功,年近而立之年的陈兹方以自立获得了人生价值。和陈兹方一样,恩施州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身残志坚的脱贫典型:轮椅上种烟叶脱贫的胡军、身残不坠创业志的田力、用拐杖挑战命运的田远红等。今年扶贫日当天,国务院新闻办邀请脱贫路上自我奋斗的基层残疾人代表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虽然他们的贫各不同,困却大多相似——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才能摆脱贫困。
他们的故事,堪称残疾人脱贫的范本,充分说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立自强、脱贫致富并不是没有可能。确实,残疾人脱贫并非易事,身体障碍、劳动能力缺乏、受教育程度偏低、生存技能缺失、医疗康复负担沉重等都是必须面临的巨大挑战和现实困境。
人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正如陈兹方所言,“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可怕的是自己放弃自己。”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也应主动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融入火热的脱贫战场中,用勤劳和智慧证明,贫穷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
当然,贫困残疾人要实现脱贫梦想,离不开政府、社会更多的支持、帮助。这就对相关部门和帮扶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扶贫过程中,要用真心真情,下足“绣花”功夫,准确掌握贫困残疾人需求,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按需施策、对症下药。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现有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上,注重扶智、扶志,拿出更实、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文关怀的措施,推进解决各类残疾人群在身体康复、教育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苦难,改变贫困残疾人的命运走向。
既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也不能千篇一律、空喊口号,等真正攻克贫困残疾人脱贫这个“难中难”“坚中坚”,才能算得上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遗忘,一个都不掉队。
恩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