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荔城区网格员按照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网格+一卡通”服务,入户为行动不便及70周岁以上的老人办理敬老卡。这天,荔城区拱辰街道长丰村网格员林丽钦敲开村民林云棋老人家门,为老人拍照办理城市一卡通敬老卡。林云棋高兴地说:“我一直想去办敬老卡,但不知道需要什么材料,上门服务真方便。”
长丰村村干部告诉记者,从前,村民办理敬老卡需向村部提出申请,由村部汇总到镇政府,再由镇政府提交到民政局,流程繁琐,耗时长。若着急用,老人只能带身份证到特定网点办理,来回奔波,十分不便。如今,“网格+n”的服务触角已延伸进村民家中,过去群众有事要去找政府,如今网格员主动上门服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我市将创新社会治理列入“建设美丽莆田”重点推进的九大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建设,实行综合执法和服务治理网格化新模式。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提升城乡综合执法和服务治理网格化的实施意见》及《补充意见》,在全市打造独具特色的网格化建设。目前,全市已划分出近3000个单元网格,成立了市、县区、乡镇(街)三级网格化中心和村(社区)级网格站。
秀屿区建成区、镇、村三级社会治理网格机构,配备223名网格信息管理员、288名网格巡逻巡查员和1000多名三级综合执法队员,将过去各自为政的人力资源重新整合,分配到一个个网格中,让社会管理重心下移、阵线前移。推出“网格+n”便民利民举措,形成“网格+智慧环保”“网格+禁毒管理”“网格+关爱留守老人”“网格+精神障碍管理”“网格+多元调解”“网格+交通劝导”等14个网格品牌。一年来,已有35个社会治理网格站开通便民服务热线,提升便民服务实效。
城厢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整合计生信息、城市管理、公安警务三大信息平台,将计生、城市管理等10大类工作纳入平台运行,对各类采集待办事项进行流转处置,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提升办事效率。
在最早启动网格化建设的涵江区,网格化建设已经实现了从信息收集、社会服务到城乡综合执法平台的升级,探索出网格化建设3.0版本。工商、食药监、环保等13个行政执法部门派人进驻网格化中心,接到举报信息后立即审核、派单,执法力度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荔城区推出“网格+群众”互动便民新举措,在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搭建微网格系统,群众可以通过微信直接向6个镇街、11个部门反映问题,打通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最后一公里”,营造出“人人都是网格员,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氛围。(湄洲日报记者 刘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