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聊城新闻网

乡村振兴路 文化求索人——记执著于村美民富探索的聊城“90后”赵灿

2018/10/26 0:00:00发布34次查看
  乡村振兴路 文化求索人
  ——记执著于村美民富探索的聊城“90后”赵灿
  “文化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有很大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文化的现实意义,会为乡村振兴注入不可估量的强大力量。”1993年出生的赵灿,言谈中带着一股许多同龄人都没有的思考沉淀。谈到乡村振兴,这个“90后”小伙儿有说不完的话。赵灿笑着告诉记者,“俗话讲‘五十知天命’,那我今年已经知了一半天命,得更努力才行。”25岁,本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年纪,但赵灿已经在乡村文化挖掘与抢救的路上走了6年,整理出了上百万字的珍贵乡村文化影像文字资料。这个莘县张寨镇主簿营村的“90后”小伙儿,已经主编了聊城境内多部村志,现在的他,有了更大的梦想和追求。
在村中采访老人,了解村中历史
  心系家乡 踏上文化传承之路
  “那时候刚上大一,阴差阳错吧,就上了‘贼船’,结果下不来了。”赵灿考入青岛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久,研究民俗方向的张成福教授找到了他,问他能不能参加一个家乡本地的民俗调研。就这样,赵灿开始了“扎根乡土”的日子,跟随张成福教授来到莘县朝城镇江楼村,进行“江阁老”传说故事的挖掘整理和相关类别的非遗申请工作。在江楼村调研的一个月里,赵灿真正意义上离开书本,去接触农村、感受民俗。淳朴的民风、有趣的传说故事、厚重的乡村文化……深深打动了赵灿的内心,让他开始萌生出为家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尽一份力的想法。
  大二那年,学校有选送交流生到台湾师范大学学习的机会,赵灿果断报了名,“想去接触更多关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案例,多学些东西回来”。从台湾交流结束后,赵灿发现,现在多是经济发达地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成功案例,尤其是乡村文化发展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更大。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散落在乡村,这是传统文化的物化载体,也是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每一个村庄的变迁,都印证着一个时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在这个乡村快速变化的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所谓上了年纪的“明白人”越来越少,这导致许多的历史信息从此埋没,很多事情无从考究。趁老人尚在,抓住岁月的尾巴,把之前的历史记录下来,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2015年10月,赵灿根据之前江楼调研时的经历,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莘县江楼村为例》为题的论文获“青岛高校首届民俗文化论坛”二等奖,得到了参会教授、学者们的高度评价,让赵灿很受鼓舞,开始策划组建“耕莘文化团队”,去立足乡村,为家乡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义务修志 出版聊城首部村志
  2016年1月,赵灿团队利用假期开始了《主簿营村志》的编纂工作。离校前,张成福教授告诉赵灿,“你只是个大三学生,义务修志,没有经费,你可要想清楚,但你能把这件事完成,那以后就没什么能难倒你了。”主簿营村是一个自然村,由四个行政村组成,自然村内共有12个姓氏,在整个聊城市境内也属于规模最大的村落之一,村情复杂。启动村志编纂工作后,为了能兼顾课业、提高效率,赵灿团队一直处在学校与村子两头跑的状态,白天访谈老人,随处一坐就是半天,晚上接着整理口述录音,熬夜是家常便饭。没有经费,赵灿就把团队的吃住全安排在自己家。从最开始村民的不理解,到被赵灿的精神感动,在张寨镇政府和村“两委”的号召下,全村共同集资,为村志编纂保证经费。“当时全部的钱都是直接打到我这里,大家信任我,这也更让我下决心把事情做好,不让大家失望!”
  22个月,让赵灿和村中的许多老人都成了“忘年交”,说到村子里的历史故事、风俗习惯,赵灿如数家珍。有一次在访谈1944年出生的邱海昌老人时,聊起了上世纪50年代的一件事。当赵灿告诉老人自己不知道时,邱海昌老人很惊讶:“这你怎么不记得啊?”已然下意识地把坐在对面的赵灿当成了同龄人。
  2017年11月,《主簿营村志》正式出版发行,聊城终于有了第一部正式出版发行的乡村志书。《主簿营村志》全书26万余字,记载了该村建村6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大至历史沿革、氏族人口、社会变迁,小至住宅服饰、方言俚语、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中共聊城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刘继孟表示:《主簿营村志》给人的启示很多,编纂村志不仅是为了存史,更重要的是“资政”和“育人”。通过最基层的历史展示,可以更直观深刻地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为村子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莘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更是热情肯定作品:志书观点正确,序列有致,资料翔实,语言朴素,文笔流畅。对历史与传统做了忠实的传承,并给予进一步发扬光大,值得称赞……
团队入户采访
  举一反三 思考发挥文化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没有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与自觉,就不可能有乡村的繁荣与发展,乡村振兴的目标就难以真正实现。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文化挖掘在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脉、推进乡村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文化挖掘,传承和弘扬优秀农村地方特色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展现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风采,能够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主簿营村志》的问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政府倡导+社会集资+专业团队编纂”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志编纂之路,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赵灿团队。2017年至今,赵灿团队先后完成了莘县十八里铺镇苏堂村、高新区韩集乡后姜村等聊城境内多个村庄的历史挖掘工作。在进行基层历史文化抢救的过程中,赵灿越来越深入农村,越来越了解真实的村民生活,他的思想不断转变进而提升,他觉得文化可以改变基层的环境,应该用自己的力量给家乡做更多的事。
  赵灿认为,历史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文字上,可以将文字结合图片、绘画,选定村庄内的几条长街道和胡同,每面墙上按照村志的形式,把村情村史“写”上墙,让人们“看”得见乡愁,行走间,一股自豪感便能在村民心中产生。同时也能杜绝千篇一律的墙体画,打造不一样的美丽乡村景观。
  同时,赵灿根据自己手中的案例,逐渐跳出简单的历史挖掘,开始去思考文化的力量。多年实地调研,赵灿发现:通过村志编纂,让不少多年没有回到故土的家乡人纷纷联系自己,主动询问家乡变化,把天南地北家乡人通过“乡愁”给凝聚了起来;通过访谈老人,逐渐为村中住户提供了一个文化参与的机会,村史访谈成了最受村民喜欢的活动,村民风气改善了许多;通过历史挖掘,表面上普普通通的村庄其实蕴含着许多可以开发利用的文旅资源,甚至可以直接在此基础上进行文艺创作和品牌打造。
  此外,赵灿一直把红色文化作为乡村历史挖掘的重点。聊城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辉的红色历史,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红色革命故事,但近年来老一辈亲历者逐渐减少,许多历史故事濒临失传。赵灿告诉记者,经历过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老人已经超过80岁了,坚持亲历、亲见、亲闻的原则,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原汁原味复盘岁月变迁中的重要细节和精彩故事,必将继续给今人和后来者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梦想伟力。目前,赵灿正在把自己之前掌握的红色口述史资料整理成《聊城革命记忆》一书。作为聊城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最年轻的理事,他希望下一步能从全市选定的60个重点革命老区村中率先开始红色文化挖掘与抢救工作,为更好的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起到带动作用。
  展望未来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赵灿认为,乡村文化建设应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同时,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下一步,将利用手中百余件民俗物品开展“乡村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文化挖掘要为现实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源动力,工作者就应有“扎根乡土”的思想觉悟,在立足乡村的工作中,同步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入基层,带入农民生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实现“一次地情调研,村庄获益百年”的良好成效。为了更方便地开展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抢救工作,赵灿于2017年6月注册成立了青岛灿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虽然已经毕业,赵灿仍然习惯称自己是学生,“我需要学习的还太多太多。”赵灿的工作充实而简单,“要么在村里,要么在去村里的路上,我喜欢和村民交流的感觉。”挖掘和写作历史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赵灿不习惯自己被称为“生意人”,他更想去做实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村的留守儿童存在厌学的情绪,赵灿已经计划设立奖学金,并定期捐赠图书。当然,他知道自己目前的实力,奖学金规模不会大,但即使是一两万、帮助有限的几个孩子,也是能实现的具体事。
  现在他又开发出了灵活的村志新形式,成书固然是一种形式,上墙也是一个好办法,但这哪里比的上最方便快捷的网络呢。赵灿以主簿营村为例,把村志送到云端。打开手机,360度vr全景村貌尽收眼底,村情村史、人物特产一一在列,为了能把天南地北家乡人更好地凝聚起来,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特别设置了“村民声音”板块,注册即可发言;同时增加了“基层党建”板块,专门发布高层声音,引民风,正村风。就在前不久主簿营韭菜花丰收的季节,赵灿有心牛刀小试,制作了一小段手工韭花酱制作过程,放到网上看效果,居然卖到了北京,收入数千元。韭花酱一般都是村民自做自吃,现在居然也能卖不少钱,村里大爷大妈们甚是开心,这也给了赵灿新的启发。下一步,他想进一步完善这个融合了文化和电商的云端主簿营,注册公共农产品品牌,加强渠道推广,用大流量摊薄农副产品制作成本,同时惠及网络消费者和乡村百姓,以“文化+电商”形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天下兴亡,人人有责。有专家对此质疑:人人有责往往导致人人无责。不如改为:天下兴亡,就是我的责任。我们看到,赵灿在乡村振兴的国家宏图中,就有着这么一股子“舍我其谁”的干劲。真正的乡村振兴,当然不能仅靠一句话,而是要有一个适合于当地资源优势的产业来支撑,一个完善透明的机制来促进,一批会讲乡村故事的人才来宣传,一批懂农、爱农的优秀人才来完成。青年赵灿无疑有着浓浓的乡村情怀,而且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相信,将来他与他的团队能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做出更出色的努力和探索。
聊城新闻网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