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扬州新闻网

这位头桥人参与设计“世界头桥”时刻挂念家乡发展

2018/10/25 11:53:00发布57次查看

通讯员广宣本报记者丁蕾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昨天,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大桥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堪称“世界头桥”。
巧合的是,这座“世界头桥”的岛隧工程项目副总经理、总设计师刘晓东,就是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人。“太激动了!终于等到这一天。港珠澳大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中国实力的象征,标注了中国能力。”昨天,本报记者连线采访扬州老乡刘晓东,听这位头桥人讲述他参与设计、建设“世界头桥”的难忘故事和故乡情怀。
付出
十四年人生最好的时光,全部给了这座桥
昨天上午,记者连线采访刘晓东时,他刚从大桥开通仪式现场出来,从安检处拿回手机后,他第一时间和家乡媒体分享他的喜悦之情。“我和同事们早早做足了准备,清晨五点半起床,六点半集中乘坐大巴赶往仪式现场。”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设计师,大桥的正式开通,让刘晓东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很荣幸在34岁那年,参与到港珠澳大桥这个项目中。”刘晓东说,从一个激情满满的小伙子,走到了中年,这十四年是自己人生最好的时光,全部给了这座桥,而这座桥也给了他无数的荣光,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工程师的自豪。
“港珠澳大桥犹如登山界的珠穆朗玛峰,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桥梁设计的人来说,能够参与其中,都会感到无比荣耀,而我负责设计的是最难的海底隧道部分。”2004年,刘晓东接到设计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任务,激动得好多天睡不着觉。“因为这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投资超千亿元,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特大项目。”
“要在海面以下47米,建造6.7公里的沉管隧道,当时我国在沉管领域的技术水平还相当于是个小学生,而港珠澳大桥就是一道高考题。”谈及设计之初的困难,刘晓东说:“小学生去高考,想过关太难了。”
“当时,我们想到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请外援。”刘晓东说,刚开始选择了欧洲的一家公司,对方答应派出20多人来进行技术指导,但咨询费报价却接近15亿元人民币。“我们没有这么多的预算,试图跟对方协商,没想到人家直接拒绝了。”
靠别人靠不住,只能靠自己。刘晓东回忆,为了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80多位设计师和工程师常驻现场,平均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七年多没有假期,三千多工人也陪他们一起“走钢丝”。
自豪:七年多前我们还是小学生,现在国际领先
最难忘,去年5月2日,岛隧工程最后一战。刘晓东说,港珠澳大桥最后的接头,是一个巨大的楔形机构,长度12米,重量超过6000吨,是个巨无霸。要把它放到30米水下,两个沉管之间的空当里,最小间隙只有10厘米。“有人把这比喻成海底穿针,不过,这个针是6000吨的巨无霸,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尝试。”
“我平时心理素质很好,但在最终接头安装前,三个晚上睡不着,终于等来了5月2日那天。”刘晓东说,自己永远会记得那个时刻,当时有一百多家媒体在现场直播,全世界都在看着他们,他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担心出问题,怕失败。
“经过十几小时的奋战,我们终于实现了海底隧道的顺利贯通。”刘晓东兴奋地说,同样是沉管合拢,沿用欧洲百年不变的方式,需要四个多月时间,而他们只用了一天;在水下30米,对接的最大误差,只有2.6毫米,这是全世界最小的误差,史无前例。
那一天,港珠澳大桥还为世界沉管领域贡献了64项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标准。“我们首创了钢圆筒筑岛技术,常规方法需要两年,我们只用了七个月;之前沉管隧道没有不漏水的,我们港珠澳大桥做到了滴水不漏。”刘晓东自豪地说,“七年多前,我们是沉管隧道领域的小学生,现在我们国际领先。” 
乡情:人生的成长与成就,都离不开家乡的滋养
“无论离扬多久,始终乡音不改;无论工作多忙,时刻挂念家乡发展。”提起扬州,刘晓东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自己家在原邗江县红桥镇(现广陵区头桥镇),高中前一直在家乡上学,人生的成长与成就,都离不开家乡的滋养。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就是文人聚集、名人辈出的地方,近代传承了重教育、重文化的良好风气。”刘晓东说,自己虽然生于农村,就读于乡村学校,但这里从不缺乏有思想品位、有知识智慧、有责任担当的好老师。在刘晓东看来,扬州是教育大市、文化大市,他建议学弟学妹们要利用好资源,“放眼世界、心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奋斗”。
虽身在外地,但刘晓东一直心系故乡。今年9月16日,刘晓东重回故里,第一站就来到了头桥镇。“回到扬州,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快速,城市越来越开放,环境越来越和谐。”刘晓东说,走在市区可以感受到繁华的高楼与大片的公园绿化和谐共存,与朋友聊天更感受到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常年在外,刘晓东对家乡格外关注,在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间,他也时刻关注家乡与大桥的联系。刘晓东介绍,港珠澳大桥这项超级工程涉及科研、设计、施工、设备制造、材料及成品供应的很多行业及领域,不少扬州产品都有应用,也有很多扬州人在各自岗位上为大桥建设作贡献。
无论走得多远,浓浓乡情不减。采访中,刘晓东通过本报对家乡父老送上祝福:“祝家乡环境更美、经济更强、百姓更快乐、社会最和谐,希望大家有机会都到港珠澳大桥走一走。”

扬州新闻网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