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产业转型集聚区对外开放先导区
2018/10/25 11:44:41发布44次查看
朔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三大目标定位”要求,突出“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工作主题,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打造产业转型的集聚区和对外开放的先导区。
强化规划导引,围绕“2+
7+n”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在全市转型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朔州市委书记陈振亮要求,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的“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转变为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行动,积极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环境保护等新兴产业,着力构建“2+7+
n”产业体系,久久为功推动转型发展。要行动起来,落实下去,倾尽全力推动“转型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干部作风,认真落实包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责任制,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推动领导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要服从全局,统筹兼顾,全面扎实推动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牢固树立“全市工作一盘棋”思想,扎实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在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和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中走在前列。
朔州市坚持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围绕“2+7+n”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先后制定实施了《朔州市“十三五”期间煤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计划》《促进陶瓷产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措施》《朔州市“十三五”分散式风电发展方案》《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拟就了《朔州市陶瓷2018—2020年规划纲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有力地推动了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了全市经济转型。1—8月份,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的23.7%。其中,电力行业同比增长20.3%,医药行业增长44.7%,新能源增长21.8%,汽车制造业增长33%。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4.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1.8%。1-9月份,全市旅游总收入183.9亿元,增长28.4%;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完成169.04亿元,增长12.6%。
强化财政支持。市财政列支3.4亿元,用于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占到市本级财政支出的15.45%。强化用地支持。采取调整用地规划、统筹占补平衡、用好重度盐碱地等办法,新增建设用地最大限度地向产业转型项目倾斜。1-9月份,为全市产业项目供地2806亩。强化金融支持。召开了政银座谈会,建立了重大转型项目投融资会商、常态化政银企对接、金融机构包联企业、金融机构招商引资等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全市银行业机构达到20家,朔州市农商行已挂牌成立,怀仁市农商行年底挂牌成立。截至8月底,全市社会融资总额完成133.1亿元,增长94.5%。存款余额1488.7亿元,增长7.6%,贷款余额699.2亿元,增长12.1%,存贷比为47%,比上年末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达到75%。
强化对外开放,强化基础保障,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进“铁公机”建设,积极推进北部电网完善工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高键十分关注全市转型项目建设,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工程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他指出,转型发展任重道远。要保持战略定力,紧扣我省“三大目标定位”要求和“转型项目建设年”总体安排,围绕构建“2+
7+n”现代产业体系,解放思想,发挥优势,开放引进,搞好转型项目谋划。要突出问题导向,找准转型项目建设短板,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强化项目储备、重视并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机场、高铁、内陆港等项目建设进度,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要加强与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沟通联系,紧盯中央和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等重点对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开展精准招商。市、县两级要持续发力,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职能部门要紧盯企业需求,提供高效服务,创造优质营商环境。
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太原与省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厅、省能交投等沟通对接,积极推进全市人民关注期盼的大原高铁建设,目前拆迁评估工作基本结束,朔州东站站前广场和迎宾大道已开工。右平高速路基、桥梁、隧道工程全部完成,明年6月可建成通车。总投资1.4亿元的69公里古长城旅游公路,预计10月底完成投资1亿元。加快推进朔州机场前期手续办理,目前立项报告已进入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地联审联批程序。
积极推进北部电网完善工程。充分利用晋北——江苏、蒙西——天津南两条特高压建成,以及苏晋能源落户朔州市,加强电网配套建设。全市计划接入电源点4个,正在筹备开工。
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目前,“信用朔州”门户网站已完成初验上线,数据采集有序开展,前置机已投放22家。市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建成,预计年底上线运行。
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市级37家行政审批单位178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两集中、两到位”。“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正在加紧建设,预计10月份可投入试运行。“12345”政府服务热线开通试运行。
强化对外开放。朔州市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外资增长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的实施意见》。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人才科技支持力度,落实领导帮扶措施,促进企业做强做大
朔州市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努力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支持城投公司发行企业债,第一期9亿元已挂牌销售。积极争取财政转移支付,到7月底共收到转移支付资金59.34亿元。完善地方税体系,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开征环境保护税。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9月份,共落实各项就业补贴6040.65万元。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消除市场壁垒。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完成规范股份制改造企业2家,正在进行股改6家。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率先在全省获批固废利用企业厂用电试点,目前朔州经济开发区与神头二电厂已经联合编制方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引导农民压减籽粒玉米,粮经饲比例调整到42∶23∶35。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1218个,农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21个,其中交易额亿元以上的7个。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省国土厅批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3个,已通过验收9个,应恢复面积7546.8亩,已恢复面积5232.9亩。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平鲁、山阴两试点县(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平鲁区12000亩,正在组织复垦;山阴县2800.5亩,已通过验收1391.7亩。
与此同时,全市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制定了《朔州市支持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市政府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目前,山西晋坤矿产品公司、山西三元碳素已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同煤宏力再生公司和晋坤矿产品公司新三板挂牌兑现奖金200万元。加快朔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4家研发中试企业及山西省农科院朔州分院入驻。加强校市合作,与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太原理工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30个。
朔州市认真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奖励等。积极创造条件为人才创业提供投资担保,对引进人才实行生活补贴。支持各开发区建立院士、博士工作站,中美新能源郑琪成功入选山西省“百人计划”。全市3个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共引进外国专家20人次,其中全职引进4人。到9月底,已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89人。计划招聘硕士以上学历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67人,10月12日已启动报名工作。
朔州市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实施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人大、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帮扶优势企业制度,实行“一个重大项目和企业、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深入开展“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活动,常态化收集和解决企业运行存在的问题。全市800多名干部深入企业落实帮扶措施。重点帮扶了108项省市重点工程和120家“百户优势企业”。
为了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他们建立了朔州市工业经济大讲堂,已邀请专家举办两场讲座,参加讲座企业家近1200人。在苏州大学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班,60名优秀企业家参加培训。组织13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参加清华、北大高端研修班,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合作举办了“北京大学朔州市总经理研修班”,第一期已培训50名。
全市确定“小升规”企业34户,年底可全部完成。上报北方北斗信息、天美瓷业等9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部通过省高企办认定,第二批已上报7家企业。
朔州市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企业上市和资本市场发展6条措施,举办了拟上市挂牌企业培训会,聘请山西证券、山西股权交易中心等为企业股改挂牌专业性辅导机构。目前,怀仁玉龙化工已完成股份制改革。
强化项目支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标准谋划,推进一批产业转型项目
围绕“2+7+n”现代产业体系,朔州市加大项目包装力度,高标准谋划、推进了一批产业转型项目。煤炭产业,重点推进了总投资20.5亿元的平朔安太堡、安家岭露天矿技改等16个项目。推动麻家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煤炭、电力、建材、物流等18个项目建设。火电产业,重点推进了总投资198.6亿元的神电“上大压小”同煤朔南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等31个项目。陶瓷产业,重点推进了总投资12亿元的华伟建陶高档内墙砖和鸿达、盛泽瓷业日用瓷生产线等16个陶瓷项目,新增墙地砖产能4400万平方米、日用瓷产能6亿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了总投资141.9亿元的西易能源9.8万千瓦风电、晋坤10万吨煅烧高岭土等50个项目。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推进了总投资4.6亿元的华元医药口服固体项目、诺成制药原料药合成项目、北京康庭阳光黄芪提取项目。煤化工产业,重点推进了总投资158.2亿元的松蓝化工2×30万吨煤制乙二醇、中美新能源闪氢热解提油、锦晔清洁能源100万吨低阶煤分质利用和300万吨有机肥等项目。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推进了总投资40亿元的杀虎口生态旅游区一期、玉龙文体旅游产业园、神头湿地公园、南邢家河风情小镇等15个项目。草牧业与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推进了总投资17.1亿元的牧草、羊肉、牛奶、杂粮、蔬菜加工等26个项目。商贸物流产业,推进了总投资247.5亿元的23个项目,重点推进与中煤集团、河北港口集团、太原铁路局合作建设总投资200亿元的内陆港项目。1—8月份,全市产业转型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3.3%,全市非煤项目投资占产业项目投资的85.5%。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瞄准京津冀和大型国企,盯紧高科技和劳动密集型项目,举办了朔州陶瓷产品进出口交易会、羔羊肉交易会、亚洲粉煤灰大会、长城国际旅游节等四项国际性交流活动,走出去组织了京朔高端产业对接会等各类招商活动21次。1—8月份,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0个,总投资521.3亿元。特别是注册资本60亿元的苏晋能源落户朔州市,将为全市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516.78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93.26亿元。截至9月底,开复工项目91个,开复工率91%。
强化园区承载,把开发区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战场,创优政务服务环境,深化“三化三制”改革,科学布局产业,推进转型项目建设
朔州市坚持把开发区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战场,结合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现实条件,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科学布局产业。全市设立6个开发区,朔州经济开发区扩区、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和怀仁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获省政府批准。
深化“三化三制”改革。“三制”改革基本完成。朔州经济开发区“三制”改革已到位。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配备了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名副主任,聘任了5名中层领导,制定了《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实施方案》。怀仁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备了党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1名,聘任了17名工作人员。“三化”改革扎实推进。
创优政务服务环境。朔州经济开发区承接市政府下放行政审批职权430余项,实现了“办事不出区”。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项目从对接入区到开工建设时间减少到53个工作日以内。开展问题“大起底”活动,帮助33家企业解决了土地、建设、规划、环保、不动产登记等手续问题。积极调整园区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坚持“多规合一”编制。朔州经济开发区编制完成《“五规合一”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编制完成《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总体规划》,正在进行复审。怀仁经济技术开发区编制完成产业规划,进入评审阶段。
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朔州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总投资32.94亿元的起步区及外部连接道路、朔州迎宾大道两个ppp项目。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电信、有线电视、互联网已全覆盖,供水、天然气管网已接入,起步区路网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怀仁市经济开发区基本实现“九通一平”。
推进转型项目建设。朔州经济开发区已落地4个10亿元以上项目,分别是晋北现代农产品综合物流园、罗克森公司年产300台大型发动机及新能源多联供机组生产线、山西驰汇碳素科技公司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焙烧以及高压浸渍及其生产配套设施、慧源双创科技园项目。怀仁市已落地2个5亿元以上项目,分别是医用气体、液氧、液氮、液氩空分及深冷装备制造项目、金沙滩生态旅游观光区项目。
朔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