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家长可从哪些方面入手?
在孩子刚入学时就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孩子形成责任意识、任务意识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品质很重要。家长不妨从这几个基本的方面入手:
1.给孩子创设一个静心作业的环境。准备一个学习的空间,有桌椅、台灯、小书架等,孩子回到家后可以在这个“区域”做自己的事情。
2.要注意让孩子定下心来做作业,不可以一会儿吃吃东西,一会儿看看电视,要养成专心做作业的习惯。
3.要提醒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帮助他逐步形成时间观念。
4.要帮助孩子养成回家后先完成作业、再玩耍的习惯。
5.提醒孩子牢牢记住做作业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任务完成了,再去做其他事情会更轻松、更开心。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要坚持“四个一”:
让孩子讲一讲
父母应主动询问孩子在校表现,想办法让他们”学舌“,孩子不会系统地有顺序地叙述,父母可以有目的地按时间顺序问,让孩子慢慢想,一件事,一件事地说,培养孩子说话的条理,同时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让孩子比一比
鼓励孩子和小朋友比,哪个小朋友专心听讲,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哪个小朋友懂讲礼貌、讲卫生等等,孩子表现欲萌发,开始明白自尊和上进,不甘心落后,所以比的过程让他们分清是非美丑,能促进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
让孩子看一看
一年级课程知识浅显,又不留家庭作业,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只有从他们读书、讲题来判断。每天让学生看课本,可以提早了解孩子在知识上的缺欠,及时给予辅导,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复习方法,逐渐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让孩子练一练
学校里学习内容丰富多彩,上课、做操、唱歌等每项内容都有具体要求,习惯的培养也很严格,如队列、坐立走的姿势、书的摆放、举手回答问题等,都要按常规要求去做,所以要从礼貌、卫生纪律、习惯等许多点点滴滴的事,一件一件地练一练,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先入为主,以后就是严格要求和不断巩固的问题了。
“幼小衔接”的概念被商家热炒,家长应该怎么做?
重点从“保教”转移到“智育”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保育,即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养育和基础的教育,帮助幼儿身体和机能良好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而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系统文化知识教育的开始,学习成为孩子们主要的任务,孩子需要付出相当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南京爱尚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1801395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