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总共有四个概念: vo、dto、do、po,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只谈dto和do。但是下面贴出四个概念的解释:
(1) 概念解释
vo(view object):视图对象,用于展示层,它的作用是把某个指定页面(或组件)的所有数据封装起来。
dto(data transfer object):数据传输对象,这个概念来源于j2ee的设计模式,原来的目的是为了ejb的分布式应用提供粗粒度的数据实体,以减少分布式调用的次数,从而提高分布式调用的性能和降低网络负载,但在这里,我泛指用于展示层与服务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对象。
do(domain object):领域对象,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有形或无形的业务实体。
po(persistent object):持久化对象,它跟持久层(通常是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形成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如果持久层是关系型数据库,那么,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或若干个)就对应po的一个(或若干个)属性。
(2)do
do,domain object,我一般是放在model包中,即作为项目的实体对象存在,往往是直接与orm框架交互的类。
do在实际开发中往往是一个pojo,提供了基本的get/set方法,方便进行数据操作,属性一般是以private为权限的,只有通过g/s方法才能对属性进行访问。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也是do。
(3)dto
dto,date transfer object,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数据传输类,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在服务器传到客户端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个类的复杂度往往并不是数据库一个表可以搞定的,而是需要通过多重查询来拼装组合成一个结果。举个例子:
project在前台进行呈现的时候可能需要提供projectname,username(项目名,所属人姓名),而在数据库中对应的project表的字段可能是:projectid,userid。单单查询project表查询出来的只是user的一个id而已,如果需要user的更多的信息则需要联合user表进行查询才可以,而do中的project类是不可能有这么详细且多样化的属性的,此时拼装出的数据应该放到projectdto这个类中。举例代码如下:
1 public class project{2 private string projectname;3 private string userid; 4 }
1 public class user{2 private string username;3 private string userid;4 }
public class projectdto{ private string projectname; private user user; }
如此将projectdto传到前台页面就可以取到合适的显示数据了,同时,由于是举例子,可能并不完善,实际应用之中,dto中的user往往应该是userdto,因为user类中可能含有password这类属性。
以上就是数据库概念 : do,dto的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