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隐含了两个层面的意义:1、将每一份时刻卖得更贵;2、将每一份时刻卖出更屡次。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假如你能将自己的1小时从卖100元逐步提高到卖2000元、5000元,这是一种提高单位时刻价值的方法。
不过这种提高时刻价值的方法仍是会有天花板。
在美国,医师、律师、咨询等工作成为最受欢迎的工作,是因为这些工作在单位小时内能售卖的价值比较其它工作几乎是最高的。
比较医师,在律师事务所假如能做到提成律师、合伙人级别,还能有利润分红,加上分红会有更大的收益。
不过这个收益依然处于将单位时刻卖得更贵的领域,每份时刻收益依然位于预期规模之内,有可见的天花板。
想让自己时刻售卖的效率打破「天花板」的售卖方法,来自第二种。
即:将每一份时刻卖得更屡次。
在互联网呈现之前,能将一份时刻屡次卖的或许性被约束得很少,并且收益也相当有限。
比方单位时刻投入固定但有或许发生无限次售卖的方法是:出书和出唱片。
对于写作者和唱作者而言,写书的本钱和专辑的创作、录制本钱固定,跟着时刻推移,收益越来越高。
但纸质书和物理唱片(磁带、cd等)有物理本钱,纸张印刷、排版、运送、出售,也有固定的本钱,所以除了创作者以外,书和唱片的「无限收益」的或许性依然被极大的约束了。
在个人电脑与互联网呈现今后,一份时刻被n屡次售卖的阻止被削平最早打破障碍的,是与技能最接近的产品:软件在前互联网年代,在许多工作,即便是对技能要求很高的领域,技能性工作很少成为被干流社会尊重及干流人群巴望从事的工作,在比尔·盖茨、paul graham上学的年代(1970、1980年代),技能宅、过于爱读书的学生会被他人叫做nerd,nerd既有「书呆子」的意思,还有「讨厌的人」的意思,可见这并不是一个表彰他人的词。
把一个人称作「nerd」意味着这个人只会读书,ta尽管拥有高智商可是没有魅力;而美国干流更喜爱那些橄榄球打得好的人,在华尔街与知名律所供职更能获得尊重和令人羡慕。
比方《从零到一》 的作者peter thiel在斯坦福读的便是法学院,从斯坦福法学院毕业后,他在最高法院做了一年书记员,并成为两个法官职位的提名人之一。
假如挑选成为法官,他这一辈子也是不用忧愁的。
在个人电脑与互联网遍及之后,比尔·盖茨、史蒂夫·沃兹尼亚克、马克·安德森、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拉里·佩奇、马克·扎克伯格等等这些由技能身世并缔造了最有竞争力的科技公司,让技能人员成为社会最受尊重的工作之一。
美国律师均匀年薪11-12万美元,硅谷程序员均匀年薪也能到达这个水平。
个人电脑成就了微软这样的软件公司:一张可以无限复制的光盘能卖几百美元,这时候光盘尽管还有物理本钱,不过比较于价格,物理本钱现已可以忽略不计。
到了互联网,软件、信息的传输本钱现已接近于零,这时候假如你提供的著作(产品)正好能击中大部分人的痛点(需求),那么你的产出能迅速规模化,形成网络效应——最典型的例子是google、youtube、face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