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

2025/10/4 0:17:46发布11次查看
2000年欧美有人对印前工序提倡一项新概念——“room”,即riponceoutputmany(rip一次输出多次),确保印版上的图文和数码打样的图文一致,为了这个理想,软件公司开始开发针对1bittiff的拼大版和数码打样软件,于是软件工序排列自然形成以下的顺序:rip→拼大版→数码打样→输出ctf/ctp。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起源
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概念始于印前数字化作业。
当大幅面照排机开始流行的时候,印前部门忙于寻找拼大版软件,要把8页16开书页拼好,一次制好版上机印刷。制好的大版还得确定印刷出来没问题,所以当ctp发明以后,数码打样的需求也跟着出现了。
在人工操作的时代,不同工序的排列顺序和运行只要安排顺畅,生产效率自然就高。在照排机输出胶片以前,除了rip以外还需要数码打样和拼大版,于是这3项生产工序的排列方式就成了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滥觞。
2000年欧美有人对印前工序提倡一项新概念——“room”,即riponceoutputmany(rip一次输出多次),确保印版上的图文和数码打样的图文一致,为了这个理想,软件公司开始开发针对1bittiff的拼大版和数码打样软件,于是软件工序排列自然形成以下的顺序:rip→拼大版→数码打样→输出ctf/ctp。
1997年台湾的印前设备供货商只提供rip软件给照排机用户,一般拼大版软件产生的postscript文件包含8或16页的数据,一旦需要修改一页,必须重新输出全大版,postscript数据重新rip一次,打样一次,流程非常不顺畅。当时,台湾崭新科技公司就提出“先rip后拼大版和打样”的创意,并且推出“崭新印通”流程把印前制版的工序安排顺畅了,比欧美room的概念早了3年。
因为room的需求,efi、starproof、blackmagic以及后来的gmg都成功开发了1bittiff数码打样软件,甚至可以提供配合icc的色彩管理,同时又满足合约打样的水平,让rip后拼大版和数码打样的流程满足了制版的需求。
2002年以来,pdf的稳定程度越来越高,在包括adobe和印前设备的大供货商的大力倡导下,pdf流程实现了:pdf预检→拼大版→rip输出数码打样→rip输出ctf/ctp。
至此,pdf流程终于成为印前市场的主流。
但是世界各国还有许多印前公司,仍然钟情于room流程,因为最后一分钟修改的需求永远存在,对打样和印刷图文100%一致的渴望,致使room永远不落伍。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 Produ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