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环保政策的收紧,企业的环保成本将大幅提高,钛白粉行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预计在政策正式出台前,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环保核查力度会加大,从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促进行业复苏。
技改迫在眉睫
钛白粉生产工艺有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我国已是钛白粉生产第一大国,但受技术水平制约,98%以上的产能还采用的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就弃用的硫酸法工艺。近年来,我国钛白粉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该行业潜在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厂点多、规模小,重污染产能所占比重过大。目前国内大多采用传统硫酸法工艺生产钛白粉,污染严重,治理成本高昂。据调查,我国现有的180万吨钛白粉产能中,采用“三废”排放低氯化法生产的仅有3万吨,比重不到2%;而全球其他地区的氯化法钛白粉产量比重达到76%以上。
二是单位产品排污量大,资源、能源消耗高。采用传统的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生产每吨钛白粉消耗新鲜水100~150吨,综合能耗约1.6吨标煤,同时约产生浓度20%的废硫酸8吨、酸性废水100吨、废渣8吨,以及含二氧化硫、酸雾和粉尘的废气2.5万立方米。以可比口径计算,国内钛白粉行业每万元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是化工行业平均水平的3.85、1.03、2.13倍,是全部工业行业相应指标的3~8倍。
三是“三废”治理难度不大,但治理费用高。钛白粉生产所产生的废气主要是酸雾和粉尘等,采用喷淋洗涤处理和重力沉降等措施即可有效处理;其产生的废渣可采用填埋、中和等技术处理;七水硫酸亚铁、废酸、石膏渣等可以回收作产品或综合利用。尽管钛白粉生产产生的“三废”治理难度不大,但由于处理量大,治理费用较高。据了解,传统硫酸法污染物的治理成本高达吨产品1900元,而氯化法治理成本仅为吨产品800元。由于硫酸法生产的钛白粉档次不高、售价较低,其“三废”治理成本已接近生产利润。
四是国内低水平重复建设仍在迅速扩张,未来因产能过剩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可能性增加。如果届时宏观形势发生变化,诸如国家控制私人小汽车拥有量、进行房地产政策调整等,导致钛白粉终端消费市场萎缩,那么由于行业污染治理费用高,产能过剩导致的环境风险就有可能转变为现实的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有60多家钛白粉生产企业,但是只有锦州钛业等为数不多的2~3家企业拥有氯化法生产线。因此,改造现有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