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拥有机械基础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8000多家。进入21世纪后,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连续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国内市场占有率65%左右,重大装备配套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机电产品出口大户,紧固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液压元件、齿轮市场销售额居世界第二位,轴承和模具销售额居世界第三位。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成套装备已能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然而基础零部件却无法满足主机配套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发展的瓶颈。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薄弱。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对材料、工艺缺乏系统研究与应用,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和实验投入少且分散,技术基础薄弱,原创技术和专利产品少,导致产品早期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可靠性差,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工信部机械在此时点提出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方案中提出3年内使我国机械基础零部件制造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逐步扭转基础零部件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产品技术水平达到21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一批关键基础零部件,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强的基础零部件企业及知名品牌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着重加强工艺装备及检测能力建设,创建若干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夯实技术创新基础。我们认为在“十二五”期间,零部件行业必将出现大市值的公司,整个子行业建议“强烈关注”。
提高零部件研发水平以及兼并重组,被视为弥补缺陷的两大方法。“两会”期间,各大零部件企业呼吁政府加大对零部件行业的扶持力度。“两会”代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大开建议,加大对先进零部件企业的投资力度。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则建议,“在融资、税收等方面支持新能源产品研发投入。加大进口贴息支持力度,降低企业关键装备投资成本,支持企业发展高、精、尖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