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物流中的信息多而复杂
物流本身的功能要素、系统与外界的沟通已经很复杂,而国际物流又在这复杂系统上增加了国家差异的要素。国际物流不仅表现为地域和空间的广阔,而且涉及的内外因素更多,物流过程延续的时间更长,直接后果是信息的复杂性和信息处理的难度增加。
(2)国际物流中的信息时效性更强
国际物流流程相对较长,这种连续的过程必须在对多种因素的预测基础上进行。而整个流程涉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受各国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各种不同的自然因素的影响。
短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相对确定,容易预测,但具体的物流设施状态、物流环节运作状态和自然因素,尤其对运输有重大影响的天气因素则难以提前预料,它们具有较强的及时性特征。过晚或者过早到来的不合时机的信息容易增加国际物流成本。根据国际物流流程,准确了解运输、存储、配送、搬运及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及时性信息,才能有效地组织国际物流。
(3)国际物流信息动态回馈性明显
国际物流跨地域作业,运作环节多而复杂,只有取得各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各个物流环节之间的协助与配合,才能使整个物流过程顺畅进行,这需要相关的信息跟踪和反馈,形成动态的信息流。以国际海运为例,在国际货船离港的次日,信息流便分别向发运国和到货国通知货物海运保险申请书和制作运费报告,当货物运送完毕时,信息流按港口类别的集装箱海运日程及时报告行踪,预报到港地点、时间和各种服务。如果发生其他障碍问题,信息流立刻发出警告信息。通过动态跟踪和反馈的信息流,经营者可以随时掌握国际物流的流动状态,及时调整和处理相关的业务。这样,既可以根据事态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和防护措施,将环境和条件变化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又可以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设备等物流资源,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国际物流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国际物流要求信息高度标准化
不同国家在物流设施、人员的运作能力、技术水平和宏观物流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国家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会造成国际物流处于不同科技条件的支撑下,甚至有些地区根本无法应用某些技术;同时,不同国家有不同物流标准,如技术标准、运作标准、新型系统的运作环境等,不同语言会造成对信息的曲解。这些都会导致各环节间协调的困难,信息标准化可以保证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对同一信息的统一认知和理解,保证国际物流流程中信息的准确传递,保证国际物流的正常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