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茶马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就是马帮文化。县内郡县设置已有70o多年历史,作为滇西古老郡县之一,县境历史上就是古丝绸之道和茶马古道。
在交通不便的历史时期,茶马古道原本就是一条人文精神的通道。从久远的唐代至今,历经千余年的岁月沧桑,茶马古道就像一条大走廊,连接并影响着沿途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贸易、交往过程中形成并传承下来。今天,县内还流传着很多赶马人的故事,就连现在的一些古稀老人,有的也有赶马人的经历。我们也听说过,驮茶马帮长途运输,爬山涉水,驮运一趟茶叶往返半月左右,有的二三个月,出门一转不仅要赚钱和养家糊口,还得注意安全。因此,驮茶的马帮有很多马帮文化及禁忌。领头马要佩带直径为8—10厘米左右的铜铃2颗,二骡佩带直径约3—4厘米的小铜铃8—10个。头骡二骡的辔头要用红绸布扎成。辔头两边镶有红绿玻璃珠数十颗,辔头额前镶有镜子。红辔头和镜子主要是驱凶避邪,以防马帮在山岭密林中遇上虎豹侵害。驮茶马帮还配有铜铓及刀枪,规模大的马帮配铓锣2—3面,边走边敲,铓声铃声相互交响,不仅能驱邪避凶,而且给疲乏的人马带来恰悦的心情。同时也给远处传递信息,表示马帮来了。训练有素的驮马很通人性,各匹驮马均有固定的名,起卸驮子时,主人只要喊其名,驮马就各就各位。各匹驮马的名称按其长相,毛色、性格来取名。马帮每当出门远行,要选择吉日,杀牲祭奠。在吉日出门远行,预示生意好,途中安全,若是在凶日出门,不仅生意亏本,还会出现人马意外伤亡事故。马帮若遇涉水过江,渡船之前绝对禁记说“翻”和与此谐音的话,投宿、歇脚开烧时,煮饭的火塘位置要选择在下一程前进的方向,不能选在原来的方向。如由东往西走,火塘应设在西边。驮马不听主人使唤时,主人不能任性,而骂驮马“豹子咬”一类的不吉利话等等。县内还流传着很多《赶马调》,诸如:“三片茅草搪地气,三片滤液遮露水;三个石头打个灶,就地挖个洗脸盆”等等。这些都足以证明,马帮文化在县内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随着古驿道的通达,商品交流的活跃,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日趋繁荣,这些进步和繁荣都和茶马古道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茶马古道的形成和繁盛,铸就了伴随我们几千年,沉淀于我们心灵深处,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茶马文化。茶马古道是一种超越自我,超越极限的生存之路、探险之路和人生之路。茶马古道铸就了永德人吃苦耐劳、淳朴善良、果敢刚毅、奋发向上的品性。茶马古道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