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随意型标签:保健食品违法违规宣传较为严重,有宣传治疗癌症的,有宣传增强和改善性功能的。随意超出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范围,夸大宣传的现象非常普遍。普通植物冲剂包装一改就加上了“增强精力、排除毒素”的字样,一些厂家对自己生产产品的适用范围随便更改,对食用量和使用方法也进行了较大改动,这些做法都违反了卫生部保健食品的管理办法。
早产型标签:有的企业为了让自己的食品“长寿”便将出厂日期向后推移。如:安徽某地的月饼本是月初生产的,而标注的却是月底。这样一来,该月饼就能多保存20多天。
此外,对于特殊营养食品,一些特殊项目也需要标注,如保健奶粉的食品标签上应标注有热含量、蛋白质含量及钙、钠、锌含量等,还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低胆固醇型、无糖型食品等,这些内容有些厂家的标签上根本没有,即便有也是只言片语不完整,很不规范。
鉴于目前食品标签出现的问题,为防止消费者被不真实的产品标签误导,有关部门有责任制定和完善食品标签的法律法规,以确保食品标签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法律的制定要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不能笼统地说含防腐剂或添加剂,要指明哪一种;同时法律应与国际接轨,如日本实行的食品标签制度,要求注明品名、原材料名称、内容量、适食期限、保存方法、烹调方法、使用方法、保存温度等,对标签的格式、字体大小和线条精细及加贴方法,失实和夸大的食品宣传的处罚也都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须加大对企业标签使用的审核,加强标签管理的宣传,对那些不按国家标准使用标签的生产厂家,尤其是随意更改标签内容,故意夸大产品功能的企业,处罚要狠,限制要严,并在社会上予以公示,使那些以身试法的违法厂家付出巨大的代价。